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居民爱恨交加、城管进退两难20年马路市场各方纠葛已多年民权大街市场去留拆违拆临或是契机?

济南时报 2017-04-18 15:10 大字

马路市场不仅让民权大街拥堵混乱,而且摊贩们还留下满地垃圾。 记者赵秋明 摄

16日,本报刊文《这一刀,捅破了哪块遮羞布?》,报道了15日上午,民权大街一摊贩老韩疑因摊位与隔壁摊贩宋先生发生口角后被捅身亡一事。17日中午,记者在事发地看到,马路市场热闹依旧,只是老韩的摊位已无人售卖,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围栏。民权大街所归属的两个街办城管科工作人员都表示,毫无疑问马路市场是不合法的,但百姓的需求成了它能存在近20年的原因。“一方面有人投诉它拥堵、扰民,但在民意调查时还有人不让清理,我们也很无奈。”同时,两方工作人员都提到,“拆违拆临”行动或许是取缔马路市场的转折点。

原摊位被围栏占住,捅人者家中大门紧闭

17日下午1点左右,民权大街与建国小经六路街道两侧的摊贩沿街叫卖着,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摊贩们熟练地装袋、称重、找零,市民的电动车上则挂着大大小小的袋子,满载而归。市场的生意依旧红火。但是在民权大街建国小经六路路口东北角,原来老韩的摊位上无人售卖,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围栏。

从长清来的老韩在此摆摊已有十来年,而给他摊位的小区住户,如今也不愿再谈此事。据了解,两人本来就是朋友。而隔壁捅人者宋先生家里则大门紧闭,记者敲了几次都没能敲开。他母亲表示,“其实没啥大矛盾,有一次因为门前垃圾,还有一次因为车挡了路。都不是啥大事。”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儿子一时冲动却酿下了这样的大祸。

民权大街人气旺,附近正规市场都难比

市场上的摊贩对于市场会不会被取缔显得有恃无恐,“旁边民族大街就有正规市场,但是他们能比得过这儿么?”一摊贩认为,民权大街市场20年来积累下来的人气成了市场难以被取缔的重要原因。“来这儿的人多,每天卖得就多,东西相比之下就新鲜。”当被问及为何选择马路市场时,一位刚买完菜的居民验证了摊贩所言,“习惯了,再说这儿的东西新鲜,相比之下多少能便宜点。”

一位摊贩介绍,他们并不是排斥正规化,“正规化肯定是好的,但是正规化还能保证我们的收入么?”他透露,马路市场的摊位费越来越高,即便这样,想加入也并不容易。“现在一个两三米的摊位每月就要交将近2000元的摊位费,大一点的摊子还要更多,但你看,整条街基本上还是满的。”有知情人士透露,多数摊贩们的利润每年都在10万以上。

有人让拆有人反对,“拆违”或成转折契机

说起这个马路市场,民权大街所归属的两个街办城管科工作人员都认为,想要彻底清除20年的马路市场并不容易。一工作人员介绍,2014年“创卫”期间,两个街办曾联合对民权大街及建国小经六路马路市场进行取缔。“当时就接到过市民反映说周边没市场,要求恢复这个马路市场。”他称,马路市场随后回潮,2015年街办曾对此进行走访调查,“有一半百姓不让我们取缔,有句老话‘民意不可违\’嘛。”

另一工作人员表示,曾实施过“商户自治”、“物业管理”等多种方案,都未能顺利实施。“摊贩太多,想要得到大家同意形成一个管理方案确实较难。”谈及15日惨剧,他表示,会增派人手对马路市场进行巡查,“虽然15日的事故不是发生在我们辖区,但碰到摩擦如果能加以劝解,就能防止一部分类似事故的发生。”

对于马路市场的前景,两方工作人员都提到“拆违拆临”,他们表示,摸底调查已确定民权大街附近有违建,“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拆违拆临时就可以对一部分马路市场进行整顿了。”一工作人员表示,会在“拆违拆临”之后研究马路市场治理方案。(记者赵世杰 俞丹)

新闻推荐

在家门口纳凉,父女俩一死一伤

警方在勘查现场。小红遗留在现场的鞋子、头发。吃过晚饭,2岁的小红(化名)和爸爸在自家门前乘凉,没想遭遇飞来横祸,他们的邻居曾某某下车后发现自己的车停得不够理想,再次启动车辆,想把车停好一点,不料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