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发展还需补齐“短板”
□安静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农村电商味儿不“农”》为题报道了农村电商。据报道,农村电商存在工业品下行易、农产品上行难的问题——能帮助村民买到更物美价廉的商品,方便了群众,但丰富的特产、优质的农产品却难以卖出去,农民挣不了钱。农村电商与助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初衷相距甚远。(央视网)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村电商呈现出井喷发展势头,各电商巨头纷纷布局农村市场,并成为各地***的重要抓手。国家《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电商及相关从业者达2690万人,预计到“十三五”末将达5000万人。大量的淘宝县、京东村,为搞活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致富增收搭建了平台,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
但也应看到,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也面临诸多瓶颈,如交通不便、人才欠缺、产业链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许多快递公司的物流配送业务只能到县里,农村电商物流存在最后一公里;农村地广人稀,农民网上购物或销售农产品比较分散,缺乏规模效应等等。因此,农村电商发展还需补齐这些“短板”。
就当务之急来说,农村电商重要的远不是“卖货”而是搭建商业基础设施,加大农产品集中交易与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体系网络建设等,工业品下行方便农民也好,农产品上行增收致富也罢,若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跟进,农村电商“农味十足”则会先天不足。
当然,农村电商要为农创收、致富,不宜单纯指望从事农村电商的平台与商家,需要平台、商家、政府、农民实现“多方联姻”与“抱团取暖”。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似乎更多,比如,创新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运用财政扶持手段,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还要吸引外出务工人才回流农村,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参与发展农村电商。
可喜的是,有数据显示,从事电商的新农人已经超过100万人,2014年以来因为电商而返乡的青年超过50万人。当大量农民成为电商型农民,当大量青年返乡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已给传统的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依托于电商平台强大的数据流和信息流,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既能最大化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渠道,又能均衡市场供销信息,从根本上缓解农产品销售忽冷忽热,价格如坐过山车般的自身短板。
必须意识到,长期存在的城乡差异,导致农村发展的基础薄弱,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难,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既是一个市场问题,也是一个责任问题,需要体系化补短。否则,一切良好的愿景都会成为镜花水月,而有失公允的行业评价,也不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
新闻推荐
江苏拥有不少5A景区。日前,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首季度,江苏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达82.81分;该省下辖的13个设区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均在80分以上,实现并继续保持“全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