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树白
□ 章铜胜(安徽)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是晏殊《寓意》诗里的句子,有花有月,安静生动,柳新风淡,让人遐想,想着某个春夜的一场约会,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暗自期许。约的心上人还没来,也不着急,想此时,她大概正在对镜理红妆吧。先读句诗,于是就挑上了晏殊,喜欢他的简素,也就喜欢上了溶溶月和淡淡风,这样的句子里有月光如水流的声音,有轻轻的风声,如花开,如月白,如柳动,如风拂。彼时,等待也沉在一湾恬静淡然的心湖里,溶在月色中,浮在淡淡的风里,分外的安静。
春夜,上弦残月,是一片月白色,溶在乡野,从房顶树梢上流淌下来,像春雨,扯密密的丝线,泼闪闪的银光,好像真的要将清明的世界都溶在那清澈的月光里。月光下的梨花,白得璀璨,耀眼,也白得惊心,白得与众不同。这样的白,让我想起一个人,我的一位吴姓同学的父亲,是一个草根文化的守望者,在乡村,竟然显得那样另类。
初见时,同学父亲刚过中年,人清瘦,脸色月白,但目光中有种温和细腻的东西在流淌。同学说他父亲喜欢读书,家中的田地半种半荒,收成不好,有了闲钱也变成了他父亲手中的闲书,母亲常和他吵架,但无法改变一个爱读书的种田人。他在自己的书香里默默地耕耘,不理稼穑,日子自然是苦的。同学一脸凄惶,想来原本穷苦的生活再加上这样的父亲,让他有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惨淡愁容。
我也喜欢读书,我不敢想象自己的未来,对同学的父亲,有一种不自觉的疏离。见过几次后,同学的父亲会找我说一些话,都是他说,我听。当时年少,听来的许多话只觉得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想来同学的父亲应该是寂寞的,不然不会对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说着自己想说的话。
同学说,他父亲常和他四爷爷在一起聊天,那是一个在外当兵多年赋闲回乡的老人,是见过世面的。经常是农闲时,晚饭后,昏黄的灯下,他们俩絮絮长谈,不谈桑麻稼穑,只说离乡村遥远的事,远得有了距离,远得有些孤寒,在乡村的夜里,没有听众。两个人,说着说着,直到把那一星灯火说成了乡村寂寞的守夜的眼睛,晕黄迷蒙,在淡去的月色和浅薄晨曦的微光中渐渐散去。此刻,春天,屋外的梨花正着一身素裙,也在静立倾听吧。
此后,一别经年,我再也没有遇见我的同学和他的父亲。
那一年春天,心情惨然,于是一个人去郊外,向一处寺庙的方向走去,不为拜佛问卦,只想一个人在山明水秀间,静静地去求一份内心的安宁。走到山脚,柳暗花明,转身处,一树梨花开在眼前,在春阳明媚中,耀眼的白,潮湿的枝干铁黑,衬在一片嫩绿新红中,令人欣喜,也仿佛熟悉。我停下来,远望山腰处寺庙灰黑的屋脊和袅袅升起的灰蓝色的烟雾,终觉自己少了一份佛缘,还是喜欢眼前俗世的明媚,心下释然。
转身欲走,听到一个声音在叫我,回头见到一位老人,在梨花院落的门旁立着,白发明亮,如枝头的一簇梨花。认出是同学的父亲,多年不见,老人温和的目光中多了一份从容。不读书的同学长大后开始养家,原来的旧屋翻盖成新楼。生活好了,老人也闲了,依然爱读书,依然爱和人谈诗论道。于他,语拙的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对谈者,但算是一个理想的倾听者。老人的絮语稀释了我人到中年的困惑,想想老人,让我生出对生命的无限感恩,就像在迷茫中,我的目光与一树梨花的一次偶然相遇。
那天黄昏,新月初上,我带着一树梨花的纯白,翩然而归,回到熟悉的城市,温暖的家。那一夜,面对窗外流泻如梨花的白色月光,我心释然。我知道,春夜里,有一树梨花在静静地为我开放。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别让医生累倒了新闻事实:清明节前夕,江苏一位麻醉医生值完夜班后在家中猝死,年仅20多岁,令人痛惜。近几年,医生因过度劳累而早逝,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媒体观点:医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