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所长肖伟 怀揣新能源汽车梦想 一年多就在成都“生根”

成都商报 2017-04-17 06:08 大字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传感及通讯研究副所长欧阳勇(前一)和研究团队在能源传感及通讯研究实验室

上周五下午,兴隆湖畔成都科学城内,座座拔地而起的楼宇折射着春日的阳光。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大楼的办公室中,尽管快到下班时间,肖伟仍忙得不可开交。他的时间用分来计算,见了一个合作对象,马上再开一场会,然后布置接下来的工作。

作为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所所长,肖伟团队的新能源汽车可拆换电池和电池储能系统,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他忙的是为成果在商业上的推广和应用进行探索。而如今,商业合作进展神速,预计下半年,他的公司就将成立,产品也将在成都的市场上开始应用。

这是他很长时间的梦想。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专家,他立志要找到电动车在国内得以大规模推广的有效方式。去年3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落户成都,这是成都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引入的重要校地合作平台。毕业于清华的肖伟,带着技术,成了研究院首批入驻的成员。

也正是在平台的有力支持下,肖伟的项目仅一年多时间,就在成都的市场落地“生根”。

去年春天来到兴隆湖畔,那里还是一片在建工地。时隔一年,已是一片繁华景象。清华大学的招牌很醒目,紧挨着的楼,挂的牌子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人将这样的效率称之为“成都速度”,这也彰显了成都对科技创新坚决推进的态度。

成都的高校资源本就众多,引入清华、北大、同济、北航等国内一流高校落地合作,这对成都的科技创新发展,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平台里,有肖伟带领的新能源汽车储能研究团队,也有飞轮储能技术研究团队、纳米绝缘表面材料研究团队……

这些专家和团队,每个都代表着所在领域的一流水准。有了校园地协同创新的政策机遇,这些项目从研发到落地,都有了政策上、资金上、资源上的大力保障。而成都,更是拥有了这些技术创新的项目直接落地本土市场的,造福本土市场的机会。这也正是我们即将看到的,双赢的未来。

机遇

他带着技术来到兴隆湖畔

时光倒退到去年年初,肖伟从供职10年的企业辞职了。那是一家居于世界500强的国内汽车名企。

在那期间,肖伟的团队研发出了一款优质的电动汽车。然而,公司放弃了这款产品的投产。“当时都认为车子虽好,但在国内很难卖出去”。肖伟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推广的商业模式和公共配套,是问题的关键。

肖伟失落的同时,也萌生了强烈的决心。“我一定要找到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正确推广方式”。带着这股劲,他去年年初选择了离职。

正在这个时候,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加紧筹备落户成都的事宜。这是清华大学在西部的第一个,更是唯一一个二级官方机构。这也是四川省,以及成都市在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过程中,一次令人瞩目的校地合作。

这个平台汇聚着人才、资金、项目,不仅是一个自带天使投资具有孵化器性质的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同时还是一个投资平台。

筹备过程中,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处募集尖端的能源类项目。负责筹备的清华大学机电系教授找到了肖伟进行沟通,机会就这样来到了面前。

2016年3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正式落户成都。肖伟成为研究院首批入驻的成员,进行新能源汽车储能方向的研究和市场应用。那一批,研究院共有6个项目团队入驻。而肖伟与其他5个团队一样,都将享受到平台带来的研发资金、资源上的极大惠利。

研发

校地合作平台让他的梦想加速

去年3月,在重庆生活和工作了10年的肖伟开始了“蓉漂”的生活。那时,他所确定的研发领域,一是新能源汽车的可拆卸电池,二是电池的能源管理,也叫电池储能系统。

肖伟还记得,自己离职前所研发的电动车,在交给市场总监进行试驾时,市场总监就告诉他,车子是好车子,但总要担心电被用光。如果能像加油的车子一样,车子开到充电站里,直接把没电的电池更换成满电的电池,花个两三分钟就能开走,那时候就可以做推广了。

于是,肖伟研发的重点之一,就是电动汽车的可拆卸电池。不同于当下市场上常见的车载固定电池,可拆卸电池,是可以随意拆装的。

在入驻研究院之初,肖伟所带来的可拆卸电池技术,就已经成熟。应用和推广,是接下来的重点。

而他的另一个方向,电池的能源管理,则是解决充电难等问题。他所设计的电池储能系统,可以落地在小区楼宇、工业园区等点位,“晚上电便宜的时候充电,白天照明空调都开着的时候就放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让电动车成为可控资源。

这些研发得以顺利开展,在肖伟看来,离不开这个校地协同创新平台所给予的极大支持。团队在孵化阶段的资金是研究院的平台保障的,而这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平台,又给了他和其他团队资源共享的优势,“还有在信息化数据平台的打造上,交通、能源、发改委、经信委等等地方各级有关部门,都提供了支持”。

这让肖伟最初的梦想,大踏步地朝向实现迈进。

落地

赶上好时机 下半年成立公司

上周五下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大楼内忙忙碌碌。项目团队科研人员们在实验室和会议室中穿梭走动。肖伟上周搬进了这座漂亮的大楼。他和研究院里的同事们一样,早就盼着搬入这座位于兴隆湖畔的新办公楼。不仅因为这里的环境棒,还因为这里正是中国西部的“硅谷”——成都科学城。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是第一个入驻成都科学城的机构,大楼在去年10月竣工,并陆续迁入团队。与之相邻的,除了诺基亚、启明星辰等企业,还有挂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牌的楼宇。这是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合作的引入的又一所高校。

肖伟很庆幸,遇到了这样的时机。他不仅完成了项目的研发、设计和市场对接,靠近了心怀已久的梦想,还见证了成都这座城市在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中的发展脚步。

预计今年下半年,肖伟的团队就将成立公司。他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所进行的研发几乎都在洽谈商业合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就能够在成都的市场上落地了。

截至目前,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平台已有13个项目团队入驻,还有多个项目团队正在申请入驻。这里面,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领的团队,有清华大学顶尖的科研团队,也有从硅谷引进的团队。目前,科研人才已达到170人。

而他们,都将同肖伟一样,在成都推进校院地协同创新合作,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的机遇下,朝梦想迈进。

成都的“校院地协同创新” 不仅本地高校 还有国内高校纷至沓来

成都与大学间的“校院地协同创新”,清华大学的入驻,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名两院院士,70万名在校大学生……本就有着得天独厚高校资源和创新力量的成都,不仅与在蓉高校协同创新,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注重全球高校院所资源的城市聚集,除了清华大学,还先后引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市外高校来蓉合作共建。

与在蓉高校合作 硕果累累

与在蓉高校的合作方面,成都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多所在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校地合作共建的“成都共识”。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核心,成都与西南交通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设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在全国高校率先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构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联盟;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一校一带”,共建合创空间、新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以“互联网+”为核心共同打造“中国硅谷”;

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天府金融产业国际创新中心、环西财财经硅谷;

与四川大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探索共建新型校市合作创新平台,共建集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打造环川大创新创业“三带四区一城”……

与国内其他高校合作 又添新军

而在同国内高校的合作方面,近期,刚刚有一件大事发生。4月7日上午,兴隆湖边,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正式开工。这是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约后,取得的一大合作进展。

2016年8月3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打造“一体两翼”的校地合作格局。

目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徐惠彬、王华明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江雷等5位院士领衔的前沿科研项目,已在成都科学城进入实质阶段。据悉,这5位院士领衔的前沿科研项目全部瞄准四川省、成都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实习生 周霖 摄影记者 陶轲

新闻推荐

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怎么办? 多地鼓励在读时缴存公积金

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怎么办?多地出台政策解决大学毕业生买房难题。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等五省会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汉召开联席会,就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大学生自愿缴存使用公积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