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消费纠纷多—— 洗衣服务呼唤行业规范
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多的人们纷纷把厚衣物送至洗衣店,准备清洗存放。然而,由于洗衣店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衣服清洗后褪色、变硬、破损等问题突出,致使相关消费纠纷增多。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广大市民选择服务设施齐全、操作规范、有服务承诺的洗衣店进行消费,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强化行业规范,加大监管力度,让这个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徐冬 摄影报道
洗衣店一角
恼火: 花了钱也不省心
“家里要换洗的厚衣服一大堆,自己洗的话,不光洗不干净,也不好找地方晾。交给洗衣店吧,又实在不放心。”近日,家住通川区北外某小区的熊女士为洗衣服的事伤透了脑筋。虽说小区楼下就有一家洗衣店,可一想起去年冬天那次不愉快的洗衣经历,熊女士总觉得不放心。
“当时,我拿着自己的羊毛衫来到这家洗衣店,明确告诉他们要干洗,店老板也满口答应了。”两天后,当熊女士高高兴兴来取衣服时,却不由傻眼了:洗后的衣服不仅褪色明显,拿在手里还硬梆梆的。“我手洗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这到底是怎么洗的?”花了钱也不省心,事后,熊女士很是恼火。
早在20年前,随着皮衣开始盛行,达城的洗衣店便相伴而生。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洗衣服务也存在不少问题,相关消费纠纷也较多。
“有些店为节省成本,直接用报废淘汰的机器,或者普通干洗机工作。这样洗,根本洗不干净衣服。”张女士在达城滨河东路经营着一家洗衣店,开业前,她认真打探了全市行情,对业内乱象了解颇多。
“还有的店面为了招揽顾客,把价位定得很低。这种情况下,看似顾客得实惠了,实际上清洗质量很难保障。”张女士告诉记者,根据折算,干洗一件羊毛大衣仅干洗溶剂、去渍、干洗机损耗等,成本就在25元以上,而水洗一件羊毛大衣,成本不足6元。“如果店家告诉你,干洗一件羊毛大衣只用20元,那十之八九是有问题的。”
支招:
避免消费纠纷有技巧
“洗衣时,应尽量选择服务设施齐全、操作规范、有服务承诺的洗衣店。”市消委会建议,在送洗衣服时,不要只图价格便宜和送取方便。干洗服务之所以容易出现纠纷问题,一方面是干洗店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对干洗行业认知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为最大限度避免服务纠纷,消费者在送洗衣物时,要将衣物材质、洗涤方法及禁忌事项事先告知经营者;双方要当面查看送洗衣物,并要求经营者在服务凭证上对衣物价格、洗涤方法、破损部位、污渍程度等事项详细注明,并且双方签字认可,同时保留好衣物的清洗凭证,明确双方责任,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达城大多干洗店在承接送洗衣物时,都会对衣物进行检查,并将衣物上的污渍、破损等各种瑕疵状况告知消费者。“衣服送过来,我们都会当着顾客的面检查衣服是否完好、是否有污渍,并记录下来。”北外某洗衣店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他们店承接清洗衣物的必备程序,以防发生纠纷。
此外,在检验洗衣店是否存在以水洗冒充干洗方面,不少市民也积累了一些小窍门。“送衣服清洗前,我会在口袋里放一张纸巾。如果真是干洗的,纸巾会很完整;要是水洗的话,这张纸肯定变得皱巴巴的。”市民王先生笑道。此外,在取衣时,他还会仔细闻一下,“干洗衣物使用的洗涤溶剂四氯乙烯是有刺鼻气味的;如果闻到的是洗衣剂的味道,那就肯定是水洗的。”
呼吁:
强化行业规范 力促操作公开
“造成洗衣服务行业混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缺少行业法规,缺乏相应监督和管理。”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对于该行业,全国层面上已经有《洗染店达标条件》《衣物洗涤质量要求》《全国洗染服务纠纷解决办法》等多项行业标准。但这些标准大多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约束力不强,而且缺乏有效监管。
“把衣服送到洗衣店,就什么不晓得了。怎么洗的,用什么机器、什么水洗的,洗完会变成什么样,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为此,广大市民呼吁,通过强化行业规范,加大行业监管,力促洗衣行业开放操作车间,逐步走向公开化、透明化,减少因操作不公开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消费纠纷,让这个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得以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日前,若尔盖县公安局主动与县教育局联系沟通,加大“警校共育”力度,从制度、措施、方式上不断完善,持续深入地开展“德育、法育”工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法制之花”开遍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