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家长们“代劳”,真的好吗?

黄山晨刊 2017-03-24 15:01 大字
□ 记者 冯劼

13日上午,杭州细雨霏霏,副校长吴海燕在东园小学树园校区观察到——90%进校门的家长都是一手搀着娃,一手撑着伞,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到了教学楼后,几个孩子坐在凳子上跷着腿聊天,前面是爸爸妈妈,甚至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或蹲或跪,替娃换好鞋子,再目送孩子走进教室。这让她很难受,沉思过后,她给全校600多位家长陆续发了3条短信,“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从明天开始,树园校区下雨天将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孩子。”从微信、短信发出后,收获的是从未有过的寂静(据3月14日《钱江晚报》)。

这种父母和祖父母代劳的现象其实已经十分普遍,在中小学的校园里,家长们帮着孩子们背书包和做其它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都很常见。当家长们心疼于孩子们幼小的身躯背不动这么沉重的书包而愿意去代替他们“负重”的时候,是否想过这样的代劳会对他们将来的人生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是否想过这样的代劳或许会是徒劳?

这位副校长的短信“石沉大海”,几乎零回复,也着实让不少人感到吃惊,究竟我们的家长是怎么了?这样的置之不理真的是保护和爱这些孩子们吗?

不可否认,尽管教育部在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做得并不是很理想,一些小学生课业任务非常繁重,一个书包,几十斤的重量,如果家长们不帮忙,很难背得动。家长们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心疼,也是一种无奈。但是,过度的代劳就是溺爱,不能让这种帮忙成为理所当然和习以为常。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孩子们在进入校园之后,首先就应该接受的教诲。从简单的小事情入手,到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们可以帮忙,但绝对不是代劳。可以鼓励和支持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也可以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多花一些力气。

近年来,媒体多次见诸于报端的一些报道中,不难发现,个别大学生自理能力都几乎为零,家长们甚至有租房子去陪读的现象,就是为了帮他们料理内务。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养成教育要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锻炼,更需要从小抓起。家长们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该不能心软的时候就不要心软,要知道,现在的“狠”是为了他们将来能自食其力,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现在的“不心软”是为了他们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寄生虫”。希望家长们可以真正放手,给孩子们的成长一些空间,也希望这种代劳不再成为常态。

新闻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督查调研合安高铁建设刘飞跃率队

本报讯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飞跃率队到桐城、怀宁督查调研合安高铁建设及征地拆迁工作。刘飞跃一行实地察看了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公司桐城南制梁场、桐城东站工程现场、凉亭乡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