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贾氏家规
韩健明
家规内容:勿昏迷酒色,扯诳妄诞;勿暗做盗贼,偷窃祠鄰;勿赌博洋烟,自入陷阱;勿酷贪货财,斗狠逞能;勿同流合污,串通奸宄;勿瞒心昧己,拐骗逆横;勿骄奢淫逸,玷辱家声……永享清高雅淡,福寿康宁。
家规溯源:贾儒珍,苍邑东青人,天资聪颖,博综经史,通晓民俗、医学、程朱理学,著述及事略散见于族谱、碑碣、县志,河西民间至今奉为圭臬,实为一方名儒。壮岁归里后,“蒙以养正、尚理约法、乐善好施、知足常乐”,提供了有案可稽、有章可循的乡村治理范本,允推一代乡贤。贾氏穷大半生精力,在前人开凿的石窟基础上,创造性地营构寻乐书岩,为苍溪文脉传承注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其筚路蓝缕之艰、承上启下之功,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光绪十五年,贾氏族人捐钱修建贾氏祠堂,取名九思祠,贾儒珍亲自撰文并在石壁上刊刻《九思祠家训诫规》和清、高、雅、淡四箴。当时每年清明祭扫后,族人聚于祠堂,对一年中贾姓族里作奸犯科、为非作歹、忤逆不孝、丧德败行者,进行惩罚教育。贾儒珍在其修订的《贾氏祠堂宗谱续编》中专门撰写《族间有人为官须作忠臣良相说》,他立下规矩“如果能学优而仕,上可忠于君,下可泽于民,不负所学。如有人不学而仕者,误国病民,贪赃枉法……凡我族人,生不与之同族,没不与之同祠,庶可以分清浊而辨良莠也。”
家规传承:贾儒珍一生乐善好施,被
乡民们尊称为“贾善人”,后人对其也十分景仰,他的重教兴学、进德修业的理念深深影响着贾氏后代,后世子孙始终牢记“获从丰岁偏耕石;穷到奇时不卖书”的教诲,家家恪守《九思祠家训戒规》,个个读书勤奋好学,人人注重修身养性。
家规故事:1、泽被乡里。贾儒珍说:“花无百日红,人无三辈富。”他认为,与其守财埋入地下,不如生时施惠乡邻。贾儒珍回到乡里后,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据不完全统计,贾儒珍在族人和乡党的襄助下,建石桥八座,农善桥、同善桥至今坚固如初;凿井泉六口,养正泉、清惠泉长流不息;砌五曲溪河堤两公里,洪溢之地遂成鱼米之乡。贾氏极重教化,先后修建祠堂、刊刻族谱、光大宗祠,置祭田若干亩。同治五年,重修阆中老牛山三元崖贾氏宗祠,贾儒珍即捐献纹银一百三十二两之巨。2、光大义学。咸丰四年(1854),贾儒珍感念乡里“山高土瘠,衣食艰难,无所凭藉以延师”的现状,在寻乐书岩外修建房屋数间,创办“养正义学”,取《易经》蒙以养正之义。接着,在东岳场、回龙庵、寇氏祠、柏林观、庄左梁、阆中桥楼乡三元崖建立学堂,凡本族子弟和他族慧童,皆可入学。聘师不分亲疏,任人唯贤。鼎盛时期,学生达数百人,琅琅书声四野可闻。贾儒珍总领其事,一生捐置学田百余亩,为义学长盛不衰提供了经费保障。为杜绝所捐田、粮、银被贪污、截留或挪作他用,他多次向县署申请立案,并刻石立碑于东岳场。直到解放前夕,义学堂才相继解散,贾儒珍
亲手点燃的传统蒙学香火绵延近百年。3、竹桥菁印。在兴办义学的同时,贾儒珍在寻乐书岩下方一箭之地建成“竹桥斋”。苍溪知县毛隆恩与贾儒珍交谊甚厚,对“竹桥斋”有“绕屋松千树,环门水一湾”的描述。贾儒珍有感于“坊刊四书五经本鲁鱼多谬,贻误后学”,“爰于所居之竹桥斋,延聘邑中名宿王翼轩等十余人,厚其薪修,详加考订,复选集学、小学及古名人诗文等,集群分类别校正,复刊翻印精良,遐迩推其善本。镌存书板至填塞满屋,并就斋中特起大厦,深檐盖覆其上,一时文人学士往观者,联翩不绝”。“竹桥斋”印书行销川内各地,不仅满足了义学堂教材之需,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办学经费之不足,实为两全其美的善举。4、医术仁心。贾儒珍通岐黄之术,在乡里行医多年,临症经验丰富,尤以儿科痘疹见长。他结合多年行医实践,编撰《仙方合集》方书,收录名医唐千顷、庄在田、吴又可临症验方,以及自己精心收集的民间偏方。此书根据“竹桥斋”孤本点校,虽为方书,然有论有方、遣药精当,不失为临症各科综合参考医书。当时匪患频仍、人丁稀少,《仙方合集》重点收录添丁生口验方,可谓切中肯綮。从中既可看出贾儒珍高超的医术,更能体悟到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新闻推荐
百度资料图(记者祁瑞龙)兰州的白先生日前向西部商报投诉,称自己在淘宝购买凳子,因不满店家发来的凳子质量,给店家打了差评,结果遭到店家整晚的电话骚扰、辱骂甚至是威胁。在不胜其扰之下,白先生向本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