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开发票”猖狂乱象背后谁管
印有“代开发票”字样的名片(资料图)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张栎
实习生马婵
相信不少车主都遭遇过“代开发票”名片的骚扰。这些名片所标注的开票范围涉及“商业销售”、“建筑安装”、“普通增值”、“税务机关”、“租赁费”等等,且大多数联系人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可以开“国地税发票”。
这些“代开发票”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代开的发票真伪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代开发票”乱象多
3月8日,记者在兰州市某大型停车场随手收集了几张“代开发票”名片。在一堆名片中,记者电话联系了“先认证,后付款”的甘肃诚信税务代
理有限公司。
自称业务经理的林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常年承接各种专用增值税抵扣***业务,并询问记者想开哪一行业、多少额度的票?当记者表示要开一张3万元的广告类发票时,林彤告诉记者:“公司只能开不能查的发票,因为公司没有这项业务,得去委托别人办理,费用300元。”
林彤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或要代开建筑安装、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机械设备、五金机电等相关发票,且只办理10万元以上的业务,“绝对保证票据真实。”
随后记者又致电名为“甘肃昌盛”的税务代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经理赵晨介绍,他们承办的业务很多,收费标准因票据类别确定。以机械设备类为例,普通营业税发票收费标准为3%,而增值税专用票收费标准为7%。赵晨表示,行业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像广告类只需收取票面总额1.5%的佣金即可办理。“我们公司承接的大多是工程服务类业务,涉及金额都比较大,且都是给老客户办理,保证票据真实。”赵晨说。
据悉,每一张正规发票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编号”,要分辨发票真假,可在税务机关门户网站或办税服务大厅进行查验。那么在网上可以查到的发票,到税务局能查到吗?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又拨通了甘肃富鑫税务代理有限公司的电话,业务经理赵宝富称,开3万元的广告类发票,大概400元。当记者追问该金额是按照多少比率收取时,对方称,10万元以下都是按照金额数收取的,3万元大概就400元左右。当记者询问发票是否可以通过税务局查询,对方称,“如果要去税务局查就不是这个价格了,费用在1700到2400元不等,真票难办,而且税务机关查得很严,价格当然较高。”
代开的票据从哪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才能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的一律不准开具发票。那么代开发票的代理公司又是如何开出发票的呢?
常年从事财务工作的高级会计师蔡先生向记者揭开了谜团。“代开的发票多数是假票,也有部分是真票。真票的来源主要有四个。”
蔡先生说:“以钢材类发票为例,一般需要开具钢材类发票的企业是不会去开具假发票的。增值税开征以来,税务部门对企业用票的监管十分严格,很多企业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开假发票。钢材企业在购进材料时,对方会对其开具增值税发票,而在钢材销售过程中,一部分购买者是不会索要发票的,这样就造成钢材企业账面不平衡,产生发票剩余。为了避免被税务部门查出问题,钢材企业便会为同行公司代开多余的发票,以平衡自己的账面,同时获取高额佣金。”
据了解,代开钢材类票据的佣金为总金额的10%到20%,起价为10万元,开一张10万元的发票,代开企业就可获得1到2万元的佣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专门注册空壳公司,从税务部门领取发票后,专门从事代开发票盈利;一些代开发票公司以低价格购买发票,然后以丢失为由向税务局报失,再予以出售;一些公司缴纳的是定额税,领取的发票用不完,也会为其它企业开发票。
提高违法成本堵塞漏洞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向甘肃省国税局进行了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查处代开发票不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税务部门办理案件必须有真实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单凭小卡片上的信息很难找到真正代开发票的企业或个人,所以无法追究责任。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发票只能谁买谁用,代开发票属违法行为。税务部门如果发现,会视情节给予处罚。
随后记者又拨打110进行了反映,接线员称,“代开发票”的小名片的确很多,但没有具体的案件事实,只凭小卡片,无法准确锁定目标,执法难度大,他们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据前述蔡先生介绍,国家现在正在推进金税三期系统,该系统通过统一税务标准代码体系实现税务事项及类型的规范统一。“‘金三\’系统能实时采集、存储、查验、对比发票的全要素信息。对进项发票与销项发票之间的行业不相关、地址不一致、数量不一致等等问题,都能查出来。”
蔡先生认为,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对专用发票进行大数据比对,税务部门能轻松发现企业虚开或接受虚开发票的行为,能极大地缩小虚开发票违法行为的生存空间。当然,想要从根本上消除代开发票行为,一方面需要税务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发票使用人的守法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代开发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各个纳税环节的监管。
新闻推荐
锄禾午3月14日,白银馨园小区楼道杂物引起的一场火灾,烧毁了一个原本幸福而又完整的家。五楼一户人家五口人,两死三伤,惨剧引起了政府和物业部门的反思。日前一场清理楼道杂物的专项整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