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一个收藏者的心愿

黄山日报 2017-03-20 15:03 大字
□ 程瑞嘉

俗语云: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就为你开着另一扇窗。也就是说,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放在我的同学吴立春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1983年,吴立春从歙县一中毕业,由于当年的中专和大学录取分数线高,未能得中。第二年,他选择了复读。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天遂人愿,此后的吴立春接连选择复读,却一直未能得中。以至成了老童生,直到他彻底死了由考试走出农门这条路的心。同学聚会的时候,乐观开朗的吴立春自嘲说,只要一走上街,碰到的都是同学,可又有谁会想得到呢?多少年以后,老同学中的一些人竟然成了他事业上的好老师、好帮手。

吴立春每天上山下地,一心务农。1987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开着的那扇窗透出了迷人的亮光。那天,一个从城里来的大学教授走到了他们村里,叫人给他收1983年以前的老信封,说是给工资。刚好找到吴立春的叔叔。吴立春的叔叔对教授说,他哥哥家可能有这种信封,于是将来人带到了吴立春家里。吴立春觉得好奇,就对教授说,我给你到乡下去跑跑看看。教授见这个年轻人很热情,就说,好啊,如果收到的话,我给你工资,收得多,给得多。就这样,吴立春骑着自行车,开始了他走村串巷收信封的生活。一个信封几分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家乡是茶乡,许多古村落里以前有不少人在上海和苏浙等地开茶庄做生意或当伙计,那时候交通极为不便,又没有电话、手机,跟家里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书信往来。他说,有一个村庄,他在一户人家里看到满满一抽屉的书信,其中还有袁世凯洪宪元年的信封。于是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与其这样给人家到处跑腿拿手续费,还不如自己放手干。

因此,他开始走向了收藏这一行。这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工作,如不及时上门,许多宝贵的东西就有损毁或丢失的可能。开始,他认不清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不好,就虚心向一些同行、老师学习,然后举一反三,寻找收藏的规律和捷径,继而将经营范围从单一的书信收藏扩大到古代科举和徽州文书,并且正式到工商部门领取了营业执照。

真正走向了收藏这条路,他才感觉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好在他有扎实的历史知识。他努力向同行学,向长辈学,像做手艺当学徒一样不耻下问,边干边学,慢慢地摸索出了一条自谋职业的新路子。

生意做大了以后,乡下的活动空间阻隔了他的事业发展,这个时候,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他接受了其中一个朋友的建议,决定去城里发展。当时,正好他家的老二考取了县中,要到县城学习。他于是决定在城郊租房子,全家一起搬到县城生活,边做生意边照顾儿子学习。

到了县城,收藏的眼界开阔了,接触的专业人士更多了,再加上他乐观和善的性格,很快就在城里打下了一片新天地,成为收藏界小有名气的人物。他的收藏范围越来越大,从徽州农村、城区向周边省市发展。2007年,他成为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黄山市观赏石协会会员,歙县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名字被编入收藏家名人大词典。

更令人惊奇的是,我竟然在吴立春的众多藏品中发现了外公叶锡纯创办“歙县通德乡郑源保国民学校”,于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八月敦聘教师叶光谟先生的聘书原件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十八日奖励品行优良学生叶杏春的奖状原件,两件作品皆用小楷毛笔书写,落款:校长叶锡纯。倍感珍惜。

随着吴立春收藏数量的增多和名气的增大,他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刚到县城时的租房经营,到在县城七里头工艺品市场购买一到三层的店面房,正式入驻全县的工艺品市场经营。而且,他还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在城区的张曙音乐广场购买了生活用房。妻子对他的事业大力支持,成为他生意上的好帮手、贤内助,如今的吴立春可谓是事业有成,春风得意,家庭美满幸福。

走进吴立春位于歙县七里头工艺品市场的“天开艺斋”,我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从古代到近代,应有尽有。吴立春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徽州人,通过收藏,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前搞收藏纯粹是为了赚钱,但现在他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他收藏的徽州科举和教育等文书都是珍贵的原件,而且许多东西都是成套的几百上千件。他最大的愿望,是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徽州文书博物馆,让那些流落在乡间快要失传的珍贵文书资料有个好的归属。此前,他还经常向当地的县档案馆无偿捐献了不少珍贵的档案文书资料。

走出吴立春同学的收藏经营场所,回望“天开艺斋”屋里那么多的收藏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这个美好的愿望会实现!

新闻推荐

万源市公安局 重拳打击涉黄违法犯罪

本报讯近日晚,万源市公安局集中开展了“净风”扫黄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涉黄违法犯罪。当晚,该局抽调治安、特巡警大队及各派出所等警力共计60余名,分5个清查小组,对城区洗浴场所、桑拿按摩房、足浴会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