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立体种植种出好前景

亳州新报 2017-03-13 11:08 大字
郭强(左一)和张景红(左二)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对葡萄树进行管理.

反季水果“跃跃欲市”

草莓还没退市,西瓜已经长出了瓜秧,翠色欲滴的水萝卜也长得正旺。在它们上面,一排排的葡萄树也长出了二三十厘米的新枝……3月12日,在谯城区十河镇美乐果园家庭农场的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创业离不开技术,做家庭农场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经营者郭强说,他也希望通过农场的发展来带动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

3月12日下午,谯城区十河镇美乐果园家庭农场。占地三十多亩的阳光大棚内,一排排的葡萄架整齐划一。

“像这种没有花的都要去掉,有花的也不能留得太多,18到20厘米留一个就行了。”说着,夏程旭顺手掰掉了一个大约30厘米长的葡萄杈。夏程旭是一位农艺师,家在浙江绍兴,是农场以月薪万元请来的。

在他旁边,农场的经营者张景红和郭强仔细听着,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时提问。按照时节,露天生长的葡萄树才刚发芽,而这里的已经长出了大约30厘米长的新枝。“预计六月中旬就可以上市了。”郭强说,按照去年的行情,这一斤葡萄能卖到15到20元,“这30亩大棚的葡萄能收三四千斤。”

在葡萄架下,有的地方种上了草莓,有的栽的是水萝卜,还有的种的是西瓜,瓜秧已经长了半米长。

美乐果园家庭农场占地500多亩中,300亩栽种的是辣椒、茄子等蔬菜,另外200亩种植的是果树,其中30亩是大棚里的葡萄树。

丰产亏损激发转变

张景红是谯城区赵桥乡小赵庄的村民,长时间在外承包工程,考虑到建筑市场风险较大,便想转行。他的合伙人郭强是十河镇西关社区大学生村官,一直也有创业的意向。和张景红认识后,两人便有了开一个家庭农场的想法。

“现在全社会都在鼓励创业,我也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们村还有一些贫困户,如果没有产业带动,很难脱贫。”郭强说,他了解到辖区有个果树林,原来的经营者因为经营不善准备转手,他就和张景红商量接过来,“他原来种植的果树都是常见的,而且是露天生长,没什么技术含量。我们接过来以后,准备搞大棚种植。”

对于搞大棚种植,常年做生意的张景红很慎重。他前后到山东三次去学习大棚建设和管理技术后,决定投资三百万元建十几个大棚。然而,在一个个大棚建立起来后,张景红发现,陆续追加的投资累计已经有五百多万了。

种植第一年,种植的葡萄就获得了丰收,亩产达到了六千多斤。张景红很开心。不过,他很快就发现,这不是好事。“因为挂果多,果子都比较小,而且成熟度不一致,口感也不好。”张景红算了一笔账,虽然葡萄丰收了,但他第一年亏损了四五十万元,“主要就是品质不好,卖不出去。”

痛定思痛。今年他们从浙江请来了一位农艺师来指导他们种植、管理,农艺师的工资月薪达到了万元。“这钱该花的,就要舍得花。不然效益上不去也不行。”张景红说,他们今年也开始对葡萄树实行“计划生育”,以保证葡萄的品质。

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

经过大约四个月的时间,葡萄架下种植的草莓接近采摘尾声;还有一个多月,套种的西瓜开始成熟了,预计每斤的价格能达到3块5到4块;到六月中旬,第一批葡萄就能上市了,预计价格在15到20块钱一斤。此外,还有十几亩地的水萝卜长得正旺。

“我们搞大棚种植,就是希望瓜果能反季节上市,而且,要比同行的更早。”郭强说,他们的大棚在建设的时候,预留了一定的高度,可以增加保温膜以提升棚内温度,从而让瓜果更早地上市。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今年的效益应该不错。”张景红说,现在距离葡萄上市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已经有商家提前跟他们联系了,要大批量购买他们的葡萄。

西关社区的村民也很高兴,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农场日常需要的工人有十几个,比较忙的时候需要三四十人。“我们优先用贫困户,一人一天平均60块钱左右。”郭强说,他有信心通过这个家庭农场带动村里的贫困户陆续脱贫。此外,他们还聘用了一位残疾人担任会计。

记者注意到,大棚外也种植着几十亩的葡萄。郭强说,为了保证游客到农场来有看头、有玩头,他们需要让葡萄陆续成熟,不至于出现“空档期”。

“现在生态旅游很受欢迎,很多人都在做。我们希望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郭强说。 (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交警三大队严管客运车夜间行驶

为了预防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严格落实执行上级部门关于客运车夜间行驶的规定,规范客运车安全运营,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强化客运车夜间行驶管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乘坐客车安全出行。召集辖区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