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张宁 一位基层司法干部的***情

阜阳日报 2017-03-09 11:06 大字

[摘要]本报记者 郭晓林 通讯员 崔学泽

农历正月刚结束,颍上县陈桥镇司法所所长张宁来到金元村的杨从勋家中回访。这是第几次来到杨从勋家?张宁抬头想了想。“这次都算第八回了。”杨从勋在一旁说道。自从春节前,杨从勋与两个儿子发生矛盾纠纷之后,杨从勋家就成了张宁经常造访的地方。

“俺老两口八十多了,身体也不好,又没啥钱养老,没办法就找俩儿子,谁知道他俩都不愿意照顾。”无奈之下,金元村村书记带着杨从勋找到了张宁。了解情况后,张宁三番五次登门拜访杨从勋及其两个儿子家中,一一核实情况,了解他们不愿意赡养老人的想法。

杨从勋清楚地记得,两个多月来,张宁为他家的这桩家务事前后来访7次。“他来一趟、两趟,调解不好就是不来了又能怎样。可是他一连来了六、七趟,终于帮俺把问题解决了。”杨从勋高兴地说,现在每个儿子每年给他老两口3000元的赡养费,每年轮流在每个儿子家中过年。

“今年在谁家过年啊?”“在小儿子家。”“这样多好,儿孙一大家,多热闹。”在回访时,张宁与杨从勋聊起了家常。张宁说,基层司法所调解的矛盾纠纷,许多都是家长里短的事情,类似的矛盾纠纷,一年之中要处理数十起。

在担任陈桥镇司法所所长一职的7年间,张宁共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0余件,防止民转刑案件30多起,防止群体性上访23起。张宁告诉记者,基层人口众多,人员结构复杂,赡养抚养、交通事故、土地纠纷等纠纷层出不穷。“基层调解有其特殊性,要防止纠纷激化,就要讲究调解节奏,该快就快,该慢就慢,但一定要早发现、早调解。”

多年来,在司法程序的“铁面”中,张宁善于利用“软处理”的工作方式。解决杨从勋一家的事务后,张宁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约谈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中。“你还有两个月就到期了,希望你积极配合,服从管理,到社会上也好找个活干。”张宁的“软处理”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法、情结合,耐心劝导,真诚相待。“每个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都不同,对他们要因人施矫,管理、教育、帮扶要相互结合,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

除了调解群众矛盾纠纷、监管教育社区矫正人员外,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活动也是基层司法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基层司法工作任务重,人手少。”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宁自创“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在普法宣传活动中,张宁抓住关键节点,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利用群众赶集会的空隙,对干部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

今年春季学期刚开始,张宁像往年一样来到陈桥镇中心学校,利用学生领取新书的间隙,向学生散发普法宣传单。“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务工,希望他们懂法、知法,一旦家人在外遇到劳务纠纷时,知道寻求司法援助,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善于处理工作的背后,是张宁勤恳善学的努力付出。为了更好服务基层百姓,张宁通过网络学习经验,白天不够,晚上加班。他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工作人手不足,更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近年来,陈桥镇司法所在各项综合检查和考评中获得上级肯定和表扬,张宁也因此被委以重任。

2014年10月,张宁被任命为陈桥镇程庄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他又被任命为陈桥镇党委专职扶贫副书记。从维护一方群众和谐稳定,到带动众多百姓脱贫致富,张宁在责任和压力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式。

蔡华灵是陈桥镇程庄村的贫困户,5年来,一家人为给患胃癌的丈夫治病负债累累,最终也未能挽留丈夫的生命。蔡华灵母子二人艰难为生。张宁了解到蔡华灵一家的情况后,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并为她争取到养殖脱贫的政策支持。

走进蔡华灵家中,7只小羊正沐浴春光,肥壮可爱。“这些都是去年上半年买来的10只羊产的,之前买的羊长到五、六十斤都卖了,挣了6000多元,不仅成本挣回来了,自己赚了不少。”蔡华灵笑着说。张宁在一旁倍感欣慰。

在张宁看来,工作中的付出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回报。但这也为张宁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在阜阳市第三届最美人物评选活动中,张宁被评为最美政法干警。张宁说:“这对我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

多年来,张宁凭着对基层司法工作热爱,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他说,只要秉着一颗公平的心办事,老百姓就会从心底信服你;只有怀着一心为民的信念,才能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只有牢固政府支持和群众基础,基层司法工作才能有序开展,“只有继续努力,时刻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走好自己的征程。”

新闻推荐

王晓棠:银环与阿兰

○姓名:许若齐○年龄:50年代生人○职业:作家○心中的女神:王晓棠L女士曾发微信:王心刚为何远离公众视线?并由此感慨:相见不如回忆时,感谢你的隐退让我们心中的白马王子永生。相信L女士的话是当今众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