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沧 桑 人 世 之 下 ——王安忆《长恨歌》读后 □覃艳兰

右江日报 2017-01-10 00:00 大字

 

王安忆的《长恨歌》讲述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这个女人叫王琦瑶。

王琦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时就被选为“上海小姐”第三名,因美貌被李主任包养,成为“爱丽丝”公寓里的“金丝雀”。李主任遇难后,搬离上海,搬离公寓,回到家乡邬桥过起了平淡的世俗生活。但她出众的外貌、上海人的身份,淡然的个性以及她对美的孜孜不倦地追求和独特见解还是吸引着周遭男子的爱慕和追求。其中有艺术气质的摄影师程先生,有羞涩少年阿二,有软弱不能自主的康明逊,有什么都无所谓的外国人萨沙,有英俊小鲜肉老克腊。尽管王琦瑶一生不缺爱慕和追求,但她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温暖幸福的爱人和家庭。辛苦抚养的女儿离开她,晚年凄凄不说,还因女儿的男同学见财起歹意,惨遭杀害。从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可怜的王琦瑶。或许你会问,就是这样小题材的一部文学作品,怎么能荣获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并于年获得茅盾文学奖呢?

我们常说好的文学作品要有担当,它有没有?好的文学作品要有广阔的视野,它有没有?好的文学作品叙事语言的节奏把握以及人物塑造和情节的设计,这些要素,《长恨歌》都能名至实归吗?下面,我就逐一来回答这些疑问。

一、人物的塑造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弄堂、流言、闺阁、鸽子,悠缓地铺展着一幅上海画卷。十里洋场大上海,主人公王琦瑶身处这样一所时尚摩登、流光溢彩的城市,懵懂的少女追求美好的渴望就坠入城市的陷阱里。有评论说王琦瑶是虚荣的,物质的追求才让她把握不住自己的情感,投怀于高位的李主任,开始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

王琦瑶是虚荣的,从人性来说更是虚弱的,她一个处于豆蔻年华的美貌女子,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面对阅历丰富又善谋事的李主任,她的判断力抵抗力是微弱,甚至是没有的。人物在作者笔下得到理解、同情和体贴。如果说王琦瑶是虚荣的,在李主任遇难后,她完全可以出卖美貌和选美带来的效应再找一个有钱或有权的人依附,去换取锦衣玉食,或者忽视自己的情感嫁给深爱自己的程先生,而省去捉襟见肘的艰难尴尬生存境遇。可王琦瑶内心有坚守,是独立的。就像程先生那样,笃定地爱着王琦瑶,拒绝蒋艳丽,护着文革时期受迫害的王琦瑶,到最后自杀。程先生坚守对爱情的信仰,是信仰的化身,王琦瑶何尝又不是呢?她个性里的淡然和宽容使她对懦弱的康明逊(孩子的父亲)没有指责和抱怨,独自决定孩子的去留。为保护腹中的胎儿,护着康明逊不受流言的干扰,她不惜陷害萨沙做替罪羔羊,制造各种假象让别人认为孩子是萨沙的。尽管手段卑鄙,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人物多面立体也真实鲜活起来。

二、平淡伤感的作品基调

《长恨歌》以王琦瑶的四十年情感为主线,以程先生、蒋丽莉、萨沙、张永红等人的命运为副线,这些人物都是悲剧性的小人物,如程先生是一生爱慕追求王琦瑶未果,最终竭力保护王琦瑶时不堪受辱而自杀。程先生的为人和为爱无私付岀,坚守的形象读来令人为之动容、为其深受的迫害感到痛心。深爱着程先生的蒋丽莉好强而冲动,她追求程先生,因思想、性格诸多方面的原因得不到她想要的情感,一时冲动嫁给他人,在不如人意的婚姻里十分痛苦,最后病死。萨沙,一个无国籍的青年生如浮萍,在与王琦瑶的来往中被王琦瑶陷害,而他无知无觉,失踪于人海中……每个人物、每个事件的描述在平淡的语言叙述里都透出哀伤,整部作品呈现的基调也是悲伤的。

三、作品的可读空间大

《长恨歌》分三部分,由四十四个小节组成,但是文中的悬念设置与留白部分给读者留下非常大的可读空间。

如王琦瑶一生,爱谁不爱谁似乎不是特别明朗,在投怀李主任的小节里,简单理解为追求物欲而交付自己似乎也过于简单,是“爱”或“不爱”或“深爱”?这里就留下巨大的空间交给读者去诠释感悟,可谓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王琦瑶。对李主任,作者并不交代清楚,留给这个人物更多的神秘给读者去猜去想象。对王琦瑶在文革时刻被人揭发是“上海三小姐”而惨遭迫害更是惜墨如金。留白是艺术,让文字的张力达到读者所能想象的地方,是作家的智慧所在。

小说以小人物去体现一座城市,以一群普通人物去呈现一个时代,如王琦瑶的诸多言行,无不体现了上海女人的精致和优雅,淡然、流言、鸽群等无不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包罗万象,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状态。自由、开放是上海,繁华、破败也是上海,呈现上海的特征也折射上海的城市变迁,这些都浓缩在一个时代的浩瀚里,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文革到改革开放。读者在阅读中得以去了解一座城市去理解一个时代?

四、作品提供了反思人生,看待人性,纵观社会发展等哲学问题的平台

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哲学的命题,它是不深刻的。《长恨歌》也是如此。但文学又区别于哲学,它曲径幽深,在人物身上,在人物的命运里去一点一点地思考,去接近哲学的实质。人们常说会在文学作品里看到自己,看到自己所处的时代,我想这便是文学的意义之所在。王琦瑶式、程先生式、蒋丽莉式的人物哪个时代没有呢,天下多是可怜人,于是《长恨歌》这样的文学作品便可超越时代,走进读者,有了长久的文学生命。

新闻推荐

天籁心声的交响曲 ——莫维铭散文集《回家,回家》的亲情乡情解读 □李民浩

最近,读完莫维铭先生的散文集《回家,回家》,一股纯真浓厚的亲情、乡情与友情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书中始终洋溢着的质朴、友善、仁爱的人间真情,像甘露,像清泉,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又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人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