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16年“援外”“老铁路”的最后一次春运

民族日报 2017-01-10 00:00 大字

 

新华社太原1月9日电

 

1月6日时分,临客次“援外”列车在茫茫夜色中驶出大同站,踏上了支援广州春运的征程。随车人员中,岁的列车乘务员楚国武心情复杂,明年就要退休了,这是他最后一次执行春运“援外”任务。

 

“我连着走了4年,今年再走的话就有点难舍难分那么个劲儿。老楚已经走了年了,真做不到,一般人做不到。”楚国武的同事徐振赳说。

 

上世纪年代我国铁路开始春运“援外”工作,客流相对缓和地区的车辆被派往客流集中的上海、广州、武汉等旅客运输大局。太原铁路局每年有几十人“南飞”担当“援外”值乘及修车任务,连续多天吃住在外地,不能在过年时与家人团聚。

 

楚国武就是春运“援外”人员的缩影。在铁路上工作了余年的他,曾去北京、广东、四川、河南、江西、湖北等省市支援春运。自年至今,从未间断。

 

塞北的冬天,天寒地冻。记者近日在太原铁路局太原车辆段大同运用车间见到楚国武时,身材消瘦的他正蹲在列车底部检修车辆。老楚不善言辞,一边忙手里活儿一边对记者说,这轮子上承载的都是生命,安检工作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业务强、责任心强、能处理应急故障,这也是年年派他去的原因。”年带队“援外”的太原车辆段大同运用车间党总支书记王旭东说,“先是单位选人,再争取个人意见。老楚是多会让走,多会走,有困难自己就克服了。”

 

然而,“援外”工作并不容易。王旭东说,车辆去广州和返回大同的空排期间,一路上只能吃方便面、面包。到了南方,由于天气阴冷,大家就买“小太阳”取暖,有时候水土不服,容易生病。

 

而最考验人的还是行车过程中每3小时一次的巡视。“临客客流量大,有时候挤都挤不过去,我最多一趟拉过辆车,多人。”楚国武说。

 

就是在这样的实战过程中,楚国武总结出了5字经验——“听、看、闻、摸、修”。由于经验丰富,他曾及时发现列车中拉条、钩销子折了的情况,避免了事故发生。

 

随着时代发展,“援外”火车的车型、速度、质量都有改善。但楚国武一直跟条件简陋的伏绿皮车,冬天点锅炉取暖,夏天靠电风扇。

 

“伏绿皮车比较原始,很多年轻人没接触过,维修不了。我是老人了,应该多奉献。”楚国武说。

 

在楚国武看来,吃点苦不算什么,最让他们煎熬的是过年期间对家人的思念和愧疚。每次在外,看到单位为他们播放的家人过年的录像,他都会掉眼泪。“看到大家平安回家过年我就开心。只是对不起家人。”

而最让他遗憾的是老母亲临终前他没有守在跟前。楚国武回忆说,那是十多年前一次春运“援外”期间,他在北京开往成都的车上,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得知母亲去世了。

 

“当时我号啕大哭。一年中八九个月不在家,平时父母就照顾得少,这次老人临走也不在跟前,非常愧疚。”楚国武哽咽着说。然而,料理完母亲后事后,他又接着去“援外”了。

 

在妻子庞美玉的眼中,楚国武是个“工作狂”。女儿生孩子、婆婆生病他都照顾不上。“我家四五代都是铁路人,我们都是在铁路上长大的。理解、支持吧。”庞美玉说着,眼角含着泪水。

 

回首过去的付出,楚国武坦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这最后一次春运,他坚定地说:“尽自己最大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一辈子没出过事,这样退休也圆满了。”

新闻推荐

高职教育要“眼中有人”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两轮评估和示范、骨干院校建设,发展重点从外延深入到内涵建设,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度稳步提高,但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突显。在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