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说事】求助,不能总靠媒体

甘肃日报 2017-01-18 00:00 大字

【说事】求助,不能总靠媒体

房清江

1月日下午2时多,北京复兴门地铁站A口附近,一名男子脱光衣服,只穿一条内裤跪在地上,举着一根木棍求路人打他屁股,打一棍元。这是否是一场炒作?日前,记者联系到“打股救子”爸爸本人,他表示孩子确实患有眼疾,目前他带妻儿已回重庆老家,为孩子筹到钱,再进京看病。(1月日《法制晚报》)

在习惯了炒作的语境下,冬天裸露上身“有偿打屁股”,为孩子筹治疗药费,情况再真实,都难逃“悲情秀”的嫌疑。不过从传播的效果来说,也的确更能博得广泛的社会关注,予以深深地同情,从而短时间摆脱需要救助的困境。

同情是公益的原始动力,但仅仅基于一时悲悯的情感,靠煽情与眼泪催出来的公益捐赠,终究是临时的而非可持续的。公益是一种社会责任,对弱势与身处危难境地的人们,给予普遍而经常性地关心与帮助,让他们享有相对公平的救助权利,这需要公益慈善组织化、社会化。公民的捐赠成为常态,而不只是针对具体对象的直接赠予。

求助对媒体的依赖程度,是判断现代公益慈善成熟度的一个标志。越是依赖媒体,证明公益慈善的组织化、社会化水平越低。近些年的网络募捐事件,越来越呈现出炒作倾向,背后都有策划的痕迹,比如,“跪爬救女”“父亲卖卫生巾救女”等,演绎着“比惨”的传播逻辑。然而,在传播上剑走偏锋,过于依赖媒体,有可能导致道德准则的迷失。

过于依赖媒体,不仅导致求助行为的变形,而且还会裂变社会心态。如,“偷鸡腿救女”事件深陷道德争议的漩涡,非道德的行为换来利己的结果,如何让人心理平衡不去效仿?打悲情牌来吸引社会的怜悯,也容易放大网络直捐的软肋,许多炒作出位的求助捐赠,都掉入了骗捐的陷阱。

求助不能总靠媒体,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构建现代公益慈善理念与文化,通过政策引导、税费优惠等,加快社会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培育与发展,促进社会公益慈善版本升级;不断完善慈善法治体系,提高公益慈善的透明度,提升公信力,增强社会参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做大慈善公益蛋糕,让更多人在慈善公益机制内得到救济。

新闻推荐

【十字街】遏制医院“促销”需堵制度漏洞

【十字街】遏制医院“促销”需堵制度漏洞张玉胜近日,有市民反映,北京玉林中医院针对老人推出“促销活动”,到门诊开药满元即可获得礼品。有市民质疑,退休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较高,医院在年底医保起付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