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收起你的“任性”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亿,占网民总数的%以上;互联网消费类流量的%来自网络视频,且仍在稳步增长;年网络视听产业营收规模达.5亿元……当前,网络视听在中国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网络直播这种新传播形式,为草根“造星”提供了新舞台,但在大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出现各种问题。为加强对互联网直播服务的管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已于月1日正式施行。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在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表示,将依法严查网络视听平台,特别是网络直播传播色情、暴力、谣言等行为。
根治问题需各方努力
近期,有人在“快手”直播平台上直播“做慈善”,给四川凉山某村村民发钱,直播结束后又把钱拿回来。这种现象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并不少见。
对此,北京市网信办约谈“快手”负责人,就“伪慈善”事件进行调查取证,责令网站全面整改。“快手”CEO宿华说,未来将不鼓励个人在“快手”发布慈善募捐类短视频、直播,取得相关资质的慈善机构若要在平台上发布视频,必须提供合法有效资质。
北京市网信办近日还对属地直播类网站从事互联网直播服务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责令网站限期整改。截至目前,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并从事此类业务的账号,“快手”直播封停了个,“花椒”直播封停了个,“六间房”封停了个。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家,且数量还在增长。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也正被暴力、色情和诈骗等所困扰。
监管部门近期陆续对违规网络直播平台进行约谈、责令整改、封主播账号等,有的涉事主播因触犯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当前网络直播平台涉及色情、低俗等直播依然存在,根治网络直播的问题需各方联合发力。
“粉丝经济”与直播属性导致监管难
网络直播平台的混乱与其“粉丝经济”的盈利模式密切相关,追求耸人听闻往往能引起关注,才能获得“礼物”,也才能吸引广告赚钱。现在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主要靠吸引围观者打赏送礼物,然后直播平台和主播分成。
“直播乱象的产生主要是部分主播在名利的驱使下,对于粉丝热度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宿华说,同时某些平台为了经济效益、吸引用户,纵容了用户的不当行为。
网络直播的属性决定了监管的难度,包括图片、文字、视频内容中都可能存在不良信息,对监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分析师郭成杰说,直播行为瞬间发生,难以预判和及时拦截,不良影响扩散速度快。另一方面,直播房间多,一个平台就有几千到上万个,监管空白和漏洞多。“映客”CEO奉佑生说,“映客”直播的审核团队近人,但峰值在线主播数量万,与主播群体相比,审核团队仍显不足。
用举报和技术手段让直播守规矩
网络直播是一个全民共享平台和社群,为草根“造星”提供平台,准入门槛低。
然而,涉黄等低俗事件给网络直播行业蒙上阴影,亟待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提出,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具备与其服务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应当具备即时阻断互联网直播的技术能力。对于违反《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互联网直播服务使用者,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其纳入“黑名单”,禁止重新注册账号。
“要让即时阻断技术和举报功能真正发挥作用。”朱巍表示,直播平台应完善举报功能,当前一些网络直播平台设立了举报台,但是点击进去后,“仅有‘广告不好看\’‘内容低俗\’这样的选项,应该提供更便捷完善的举报通道。”
奉佑生说,在保证常规监管的情况下,通过技术监管可筛选出一些“高危”人群,晚上也要加强对音视频内容的监管。“六间房”CEO刘岩等表示,除了主播自身加强自律,更主要的是直播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切实落实“黑名单”制度,对不良记录者在所有平台应禁止直播。
宿华表示,随着《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执行落实,靠低俗内容,打“擦边球”的网络直播平台会逐渐被淘汰,整个行业会更加规范。
新闻推荐
网络上,对老年人特别是坏老人的“吐槽”绵延数年,生生不息。有人说:当年穿着喇叭裤、烫着爆炸头的“坏人”变老了;也有人说,现在的老年人不懂得礼节,没有礼貌、没有文化,老人“变坏”了。社会上的“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