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期末来临 大学生“要分” 高校老师面临“放水”尴尬

西安日报 2016-12-06 00:00 大字

■记者 张潇

林媛是南郊一所“”高校的任课教师,随着高校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加她微信的学生越来越多,“个别同学是问问题,更多的就是想‘要分\’。”

矛盾 

严格有时被看作“不讲情面”

“老师,这学期我真的很努力;因为要出国,成绩一定要分以上才行,您看有没有可能高抬贵手?”这是林老师昨日给记者展示的一个短信。林老师今年岁,任教5年。林老师的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为了避免学生要分,她在每学期开学就声明自己“绝不放水”,告诉学生只要用心绝对没有问题。即便如此,要分的学生依然络绎不绝。林老师记忆最深的是一位考试成绩为分的女孩,考完后给她发了长长的短信,大意是自己在这门课耗时很多,老师却不肯放水到分,她很伤心。

林老师的严格,使得她被一些学生看作“不讲情面”,教师考核分数也不算高。但她表示,能考上“”的学生,哪个靠自己智商努力过不了?“学生补考我还要再出试题,我也不愿意。让我加分,对那些专心学习的同学不仅是不公平,更是一种讽刺。”

林老师表示,打分低对老师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某一本高校教师朱云说,如果是全校公选课,考试后如果分数普遍很低,那么选课的学生就会变少,自然老师的口碑也会受影响。学生们写的“最奇葩”老师之类的帖子还很受关注,这对老师来说,的确是不小的压力。相反,如果老师要求低,并且不考察上课的出勤情况,甚至作出“不挂一人”的承诺,不管实际上课质量如何,会被学生认为是“好老师”。

荒唐

“要分”成了“学问”

记者随机采访了3所高校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要分“太普遍了”,入学不到半年的大一新生也在学习如何和老师“套近乎”。大一的刘岩新今年参加了两个社团,她说:“套近乎,就是未雨绸缪,为了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否则考完了再要分就意义不大了。”如何跟老师“套近乎”?她说,“就是逢年过节发红包、祝福微信呗。”为何老师会被几块钱的红包所“打动”?刘岩新笑了:“不是的,莫名其妙直接给钱肯定不行,师姐教我都是逢节假日给老师发一些祝福红包,钱数要有意义,比如祝福顺利的6.6元。还有就是一定要在老师跟前混个脸熟,比如多去问问题,这样至少能减少挂科的可能。”

名大学生中,有7人认为这种现象“无可厚非”,3人觉得“很丢脸”,2人未表态。计划出国的刘颖怡说:“我在课业上花的时间很多,如果老师给分太严,那么我申请国外学校就很吃亏。我听说有的老师会让计划出国的同学报上名字,后来给分很宽。我觉得,这样做虽然不好看,但是对学生真的是很好啊。”而成绩优异的邱含则说:“大部分老师是反感这些的,真的有点丢脸。”

建议

大学考核应该更严格

“其实我能感觉到,现在大学生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因为基本上人人都能毕业,所以不及格就成了难以接受的事,我觉得很不合理。”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好,林媛讲课会采取很多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收到了不错的反馈。但还是有学生出勤率不高,林媛说:“有些学生很浮躁,社团、创业忙得团团转,不肯认真下功夫,上课又不是看电影,怎么可能非常有趣?”

她认为,大学的考核应该再严格一些,允许一小部分学生难以毕业,大学就应该“宽进严出”。而朱云则表示,有的老师考前划重点、备课不精心,批卷手很松;还有的老师严厉,绝不容忍抄袭,却认真备课,复习时看着笔记本便如同摸到了这门学科的每一个经络。“谁是好老师,一目了然。”她建议,学生们与其学着和老师“套近乎”,还不如沉下心来多去用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应接受采访者要求,文中老师为化名)

新闻推荐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发布 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29日发布。行动计划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牵头编制,确定了2016—2020年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目标和任务。行动计划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