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莉:成长不可无书 成功不可无知
陈晓莉,陕西省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委员,民盟西安财经学院总支主委。西安财经学院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余篇,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曾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中央统战部统战理论与政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蒋书阁很多人从小就培养了阅读习惯,您小时候喜欢读书吗?陈晓莉:小时候资源不是很丰富,在农村里头考大学,没有很多书。我年考上大学,上学时看到一本好书,大家也都是排队在等。那时候很贫乏,好书又不容易碰到。我算是我们同学中图书馆利用率比较高的。那时读泰戈尔的书,《飞鸟集》《园丁集》我都买过;读一些启蒙思想家的书,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我都是抄了一遍,因为那时候没有钱,都是抄的。普希金的所有的书我都找来读。现在闲来读书,却没有那种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感觉。我现在主要是政府学的和“马克思理论"的书看得比较多。您平时会和学生交流一些读书的心得吗?对于大学生应达到“人文通识"您有什么看法?陈晓莉:会的。大学里面现在整个一种导向都是不太重视人文科学,都是功利的,实用主义的。有些人读的不是文化的书,而是考证的书,都去学ABC、经济去了,去考证去了。为什么人文社会科学要多读啊?就是有教育的作用在里面。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就业的资本砝码,而是有利于思想健全。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读书人"?陈晓莉:北大教授陈平原有过一番话:看一个人是不是读书人,不要只看他家里的藏书有多少。有很多人,只看自己本专业的书,专业之外无兴趣也无涉猎,这样的人,家里的专业书再多,也算不上读书人。只有那种摆脱工作需求压力,仅仅为满足自己对世界的求知与好奇,对人类的基本文明有着了解愿望的人,才是读书人。一个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受教育不等于会形成教养。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您喜欢畅销书吗?怎样看待畅销书?陈晓莉:现在有专家提出要拒绝畅销书。他认为,我们国家目前的畅销书不正常,当时被捧得如何如何,过不了几天就总能发现一些问题。他还特别讲到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毛泽东的著作、鲁迅的著作要读,这些书读好了可以掌握思想方法,对一个人很有帮助。单是从语言上讲,马克思的文采、恩格斯的思辨,毛泽东的明快、气壮山河的文势,对后人都是一笔财富,要继承。请您谈谈当今时代读书的重要性?陈晓莉:民族需要阅读,阅读让人高尚起来。作家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动着我们的心,徐徐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多年前台湾知识分子倡导的“新读书主义"。读书,实在是我们今天应该大力弘扬的好传统。成长不可无书,成功不可无知。您觉得读什么样的书好?能给大家推荐一些书吗?陈晓莉:精神滋养靠读书。读书还是读一些传统文化比较好。好的书读完应该能给人以思想启迪,让人成长。我们年轻的时候一说好书,大家不由得就想到外国启蒙思想家的书,或者是就回溯到了五四时期。读《红岩》,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铸魂的书。一提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一说到《日出》《骆驼祥子》都非常认同。《围城》《傅雷家书》这些书都很好。对于当代的作家,普遍对陈丹青的评价不错,他的《多余的素材》可以推荐;清华大学刘瑜博士一些关于政治学的书很好,其中一些观点我比较喜欢。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介绍给读者吗?陈晓莉:一定要读经典,读原著,品味原汁原味。
新闻推荐
——聚焦职称改革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