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应对霸凌,别让孩子成孤岛

滁州日报 2016-12-26 00:00 大字

[摘要] 应对霸凌,别让孩子成孤岛

“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近日,不少人的社交平台被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的文章刷了屏,将“校园霸凌”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篇文章成为继罗尔事件后又一篇阅读量万+的标志性事件。听多了“狼来了”消息的“吃瓜群众”开始等待剧情的反转。但我想说,在校园霸凌事件上,可能会存在细节的反转,可是校园霸凌做为国家教育机器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其快速发展而挥之不去。

校园霸凌,

是孩子的邪恶还是玩笑?

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是指长期、持续性地对某人予以言语或肢体的侵犯,或者是关系的排挤或性的凌虐等行为。校园霸凌不只发生在校园里,也可能发生在校外,甚至在互联网上。

霸凌从模仿而来。从家庭开始,父母若不负责任或冷漠地照顾孩子,例如遗弃或随意施以家庭暴力,让孩子的社会互动处于负向状态,那么,孩子将来成为加害人的可能性会大幅提升。在家中得不到关怀,甚至遭到虐待的孩子容易将痛苦加诸于他人,借此宣泄情绪或获得关怀。

孩子在学校打打闹闹,玩笑和霸凌之间的界限,有时候很难区分。邱靖惠、萧慧琳发表于年的论文《台湾校园霸凌现象与危机因素之解析》中提供了七个判断依据:

1.面部表情:打闹表情自然愉悦;霸凌表情狰狞痛苦。

2.用力程度:打闹不会使尽力气伤人;霸凌是激动的。

3.参与意愿:打闹自己决定是否参与;霸凌是被迫而参与。

4.是否群聚:打闹结束后会一起玩;霸凌结束后一哄而散。

5.角色是否转换:打闹角色可以转变;霸凌是固定角色。

6.蓄意程度:霸凌有明显的伤害他人的意图。

7.重复发生:特定的孩子长期、重复遭受霸凌。

与玩闹不同,霸凌对受害人造成的后遗症相当多,包括逃学、出现慢性疾病、自杀和饮食不正常等,并且会造成自尊降低、时常焦虑不安、悲观思维与高度渴求关怀的心理。

校园霸凌所带来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其中有些受害人长大后会转变成加害人,这类同时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学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更高。

拒绝孤岛,

如何与孩子谈“校园霸凌”

作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孤立,向父母和老师等长辈倾诉的时候,往往并不会引起家人的重视。在发生严重后果之前,家长往往会认为这只是小孩子们的小打小闹,并不碍事;老师亦然,在很多情况下,老师甚至成为实施校园霸凌的助推器甚至主体。这时候,在学校受到霸凌的孩子在向长辈求助再次碰壁,就会成为一座岛。年幼的孩子心智并不成熟,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被周围愈演愈烈的海浪冲击,会被嚣张的波涛盖过而搁浅,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国家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那么让每个孩子学会善待他人便是一门基础课程,而校园霸凌就是决不能容忍的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有温度的教育,将学生作为真正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去尊重。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不只是学习成绩,还有他们的精神家园。

而作为家长,要时刻洞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我们发现,在校园霸凌中,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变得极为艰难,许多孩子不愿告诉父母与校园霸凌有关的任何事情,尤其是当自己受到欺负的时候。那么,身为父母,要如何跟孩子谈校园霸凌呢?

1、平时多了解孩子

不要等有异状才关心孩子,平时就多用些开放式问句了解他的交友情况:“在学校有什么比较聊得来的朋友吗?”如果他真的遇到困难了,父母才不会变成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2、发现异常,主动处理

当平时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语、常常发呆、静静哭泣、易怒、难以专心、食欲奇差,甚至拒绝上学,他可能在学校遭受霸凌,需要帮忙。

一旦发现异常,父母应主动找孩子谈话:“在学校是不是遇到压力很大的事?”如果孩子不回答,问题可以更具体一点:“和老师有关吗?还是和同学有关?”

避免问太多、太抽象的问题,如果他当下还没准备好说出来,可以让孩子知道:“或许你现在很难告诉我,你只要想到,妈妈随时都在。妈妈可以承诺你,你说什么我都不评价,我只会听。”

另外,父母透过字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担心,也是很好的方式。

3、采取恰当的措施

如果孩子愿意求助,父母应该立即采取恰当的措施。第一次求助时父母的反应与处理,决定了日后遇到问题,孩子愿不愿意再告诉父母。

以下三种反应是处理孩子求助时的地雷,可能阻断了接下来的沟通:责怪孩子,如“你之前怎么都不说”“不是告诉你......”;暴跳如雷地要找对方算帐,这样可能导致他在同学间的处境更艰难;不把孩子的抱怨当回事,只回应“坚强一点”或“你要自己去面对!”

发现孩子被霸凌,许多家长第一时间都是愤怒、伤心,为孩子的遭遇感到心疼。建议先倾听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当你采取措施前,可以先问问孩子:“你希望妈妈怎么做?”

让孩子知道大人愿意正视问题,会陪伴、支持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信,并演练回应霸凌的方法。再者,不要着急责怪教师,可以试着反映,与老师沟通,建立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共同面对孩子的霸凌情况,才能避免沦为亲师战争。

最后,就算决定帮孩子转学,也应适当处理后再转。要表明我们不是无计可施地逃避,而是去面对、处理后做了另一个选择。要知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处理霸凌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我们要认识到,校园霸凌是有关孩子的事,对待未成年人,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要注意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们学会包容和理解,成为具有爱和尊重的能力的完整的人。

唯独教育,不可浮躁。面对校园霸凌,为了不让孩子成为孤岛,我们要沉下心来,认真应对,用爱的真心教会孩子如何去爱。愿每个孩子都被社会温柔以待。

(日报综合)

Dr.Paul 覃覃

新闻推荐

【栗子香】

【栗子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