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不熄(下) □赵以朴
[摘要] 灯光不熄(下) □赵以朴
三十多年了,这两盏灯早已用坏,但那温馨的光亮,连同真诚、美好的心意始终驻我心间。
搬了几次家,每次更换灯具都让人纠结。忽而流行吸顶,讲究简洁、明快;忽而风靡节能,提倡环保、绿色;忽而张扬个性,什么简欧、古典、现代、混搭,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现在住的房子客厅大,天花板高,在看了邻居家的吊灯后,妻子坚定不移地要买水晶吊灯,称是“几十年的夙愿”。
瞻前顾后地遴选,虚虚实实地砍价,盼望已久的水晶吊灯终于安装就位。一按开关,蜡烛形灯泡亮起,加上玻璃托盏、弯管、多棱挂坠的反射,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客厅餐厅,一大一小,两盏吊灯南北呼应,煞是夺目。夙愿终成现实,妻子心满意足。
然而,烦恼接踵而至:吊灯做工复杂,大灯十二个灯泡,小灯八个灯泡,费电,平时舍不得开,观赏多于实用;这么多灯泡再加上一个个吊坠、块面、凹槽,既反光折射,也吸灰纳尘,没多久,吊灯上满是灰尘;灯泡、弯管、挂坠表面都不平整,坑洼、弯曲,擦拭时还要站上高椅,双手过头,费事费时费力,十分麻烦。
唉——想象与实际相去甚远,美好却与烦恼形影不离。
人类离不开“眼睛”和“朗月明星”,但可怕的是已陷入误区并走向极端和反面。有人用灯火的亮度来衡量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卫星俯瞰夜幕下的地球,灯火集中的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而灯火稀少之处,则人烟荒芜、经济落后、社会凋敝。这是事实,但不能成为标准,与文明程度不能划等号,更不应作为追求的目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意象、意境、画面感和言外之意受人称道,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相对照,难道表明前者萧索、后者繁华?“火树银花不夜天”固然美丽,但“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更具诗情画意。如果都把灯光的亮度和面积作为追求目标和衡量标准,我们终将被害。看过一幅漫画: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几个人把地球像锅一样架在一圆形架子上,正在往它下面添柴火——每个人都在为毁掉地球添柴加火!
这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末,晚上熄灯一小时,以唤醒大家关注气候变化,提倡节能、低碳的生活方式。
然而,如此温柔的方式能逆转汹涌澎湃的潮流吗?
我曾在太平山欣赏香港的迷人夜景,也曾在洛杉矶往拉斯维加斯的公路上赞叹赌城的壮丽灯海,我曾疑惑凌晨的街道空寂无人而霓虹闪烁,也曾被住宅旁彻夜通明的灯火弄得头昏脑涨。我发现,许多照明纯属浪费。
其实,无论璀璨辉煌还是黯淡阑珊,每个人需要的灯光并不多。说具体,整体空间如客厅、卧室、书房,局部空间如床头、书桌上、沙发边,各有一盏就行;说抽象,茫茫灯海,只有一盏属于你,它是身心休憩之地、安顿之所。只要有信念、目标、希冀,虽一灯如豆,也如同太阳;反之,万念俱灰者即便置身灯海,心里也漆黑一团。
多年前从皖返沪,隆冬的深夜,弄堂幽深狭长,邻里都已熄灯,只见父母亲的窗户上还映着微弱的光亮,顿时,我心头暖流涌动!在没有电话手机的年月,家书只能预告到家的大致时间,那是亲人在等待。
我长舒一口气,在外多苦多累、受多少委屈都不要紧,现在,终于到家了。
新闻推荐
住房公积金窗口普惠利民服务 助推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