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贫困生认定何以成了“比惨大会”?

半岛都市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邓海建

最近,媒体报道了云南省内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学生很无奈的新闻。随即,云南省教育厅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三级组织机构,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原则,精准识别对象。其中,评议认定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11月16日《春城晚报》)

有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一笔勾销了助学金,然而耐克鞋是家人省吃俭用买的;西北师范大学被曝以助学金强迫学生打扫公寓;云南多所高校让贫困生登台演讲“比穷”……近来,有关“贫困生”的话题,简直令人拍案称奇。

然而,贫困不是罪过,救助本属公义。这个道理,自古而然。一则,对贫困生的道德关怀,是经济救助的底线责任。不是说你发了几张钞票,就有了要求其“展览隐私”的特权。二则,高校扶贫工作多来自财政支持,少数来自社会捐助。无论是公共责任或慈善本真,都不会以野蛮的“比惨”方式,要求贫困生PK以获得资格。

自己的学生,究竟贫困到什么状况,不知情、不了解,最后竟然要以“比惨”的陈述方式来认定,那么,师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者之前,又隔阂到了什么地步?在这样的学校里,班主任或辅导员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教授或导师不清楚班级的学情,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按理说,贫困不贫困,校方最知情。只要沉下身子访一访、问一问,“廉租房成唐僧肉”的闹剧,断不至于在高校上演。遗憾的是,校方却懒政式地选择了最表面、最浮夸的形式,以欣赏演出的姿势,按下了娱乐化的表决器。往小处说,这是对扶贫工作的不尽心;往大处说,已然在与“双一流”反方向的路上一路狂奔。

新闻推荐

教育部:三方面齐头并进补齐高校美育“短板”

新华社北京月2日电(记者胡浩)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郝平2日在谈到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时强调,面向非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面向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艺术教育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