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谁泄露了你的个人信息?

鑫报 2016-11-23 00:00 大字

“徐玉玉案”引发了全社会对个人信息泄露现状的高度关注和热议。针对个人信息泄露及其引发的电信诈骗等犯罪活动,已经引起了公安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额和资源进行打击。但是,普通百姓面对个人信息泄露现状依然感到焦虑和无助,对维权途径所知甚少。

日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布国内首份基于百万问卷调研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该报告揭示了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提出只有从非法数据产业链的源头堵住数据泄露的可能性,才有希望从根本上治愈这一顽疾,迎来个人信息保护的蓝天。

7月20日,公安部官网以《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成效显著》为题报道了公安部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努力。全国公安机关即累计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缴获信息230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35.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610余个。230余亿条的信息固然让人惊讶,但与我们的印象相差并不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于今年10月联合发起的《你的隐私泄露了吗?》问卷调查显示,近一个月来,全国各个省、区、市的每个被调查者,几乎都收到过垃圾短信,接到过骚扰电话。参与调研者中,26%的人每天收到2个以上的垃圾短信,20%的人近一个月来每天收到2个以上骚扰电话。说明越是经济发达、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电信骚扰密度越高。

在遭遇个人信息侵害时,多达81%的参与调研者经历过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因网页搜索和浏览时泄露个人信息的参与调研者占53%,经历邮箱、即时通讯、微博等网络账号密码被盗的参与调研者占40%,因房屋租买、购车、考试和升学等信息泄露,和因在网站留下个人电话和注册网络金融服务而遭遇各类骚扰和诈骗的参与调研者都在30%以上,遭遇针对银行卡、信用卡和网络交易诈骗以及被“短信炮”、“拨死你”电信骚扰的参与调研者比例在20%以上,被冒充公检法、税务机关的不法分子诈骗、恐吓的参与调研者比例达19%,明确知道个人和家庭信息被贩卖、泄露的参与调研者比例达18%,最少的数据比例即“个人隐私信息被网站公布”、“购买机票后收到航班异常的电话或短信诈骗信息”也达9%。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徐玉玉,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泄露个人信息。

通过对逾104万份回收问卷调查的分析,专家发现,由于对个人信息泄露渠道的不了解,虽然大多数人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的严重程度,但相当高比例的人群并不知道如何防范个人信息侵害,在使用个人信息的载体时疏忽大意或不知如何采取防范行动。

当被问到“将证件复印给相关机构时,您是否会注明用途”时,55%的参与调研者表示从不将证件复印件标明用途,28%的参与调研者表示偶尔注明。当被问到“扔掉快递外包装时,你是否会把带有个人联系方式的快递单直接扔掉”时,47%的参与调研者经常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直接扔掉而不加处理。在通过手机使用WiFi时,34%的参与调研者只希望确保手机在线,而不会对免费WiFi鉴别使用;在收到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时,26%的参与调研者会点击短信中的可能产生侵害行为的网络链接。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32次强制降价均失败购销“两票制” 真能让药价降一降吗?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药价真的要瘦身了?国务院医改办日前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印发试行通知,“两票制”将率先在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执行,鼓励其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