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还有多少“不按手印不贷款”的潜规则

西部商报 2016-11-21 00:00 大字

宋潇

近日,26岁的河南小伙吴建平打算和刚领过证的妻子去买房,在准备签订购房贷款合同时被告知,必须要在合同上按指纹。“当时银行的答复是没有办法处理。没有手印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就无法办理贷款。”吴建平说。然而吴建平5岁时候因为遭到电击失去了双臂,根本无法按手印。

(11月20日《新京报》)

面对一个没法按手印的无臂青年,银行方面要求“不按手印不予贷款”,看似是行业规定,实则只是一种不健全的“潜规则”。因为,按不按手印,需要的是诉诸正规的法律渠道,而非一个行业自定。按照银行的说法,“不按手印不贷款”一直以来都是默认行规,程序上并无不妥,然而从一般情理而言,这种说法,怎么看都属于死板、教条之举。

幸运的是,最终在律师和媒体的帮助下,吴建平以拍照存证的方式,签署了购房贷款抵押合同。虽说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不排除类似的案例在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

就事论事来说,按手印只是为了让双方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而与按手印作用相同的,还有签字、盖章等。要知道,《合同法》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按手印还是其他什么方式,只要能够让合同成立时具有法律效应,那么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限定。

看待此事,绝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个案或者争议该不该按手印的层面,背后的残疾人权益受损,以及千千万万身体不便的群体呼吁的“绿色通道”,更应该得到重视。生活中像吴建平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虽然目前出台了多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规和措施,但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仍然任重道远,如果残疾人权益没有更为详细的法律法规的支撑,那么我们提倡的对等关怀,又有什么意义呢?

新闻推荐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本报讯【记者赵蔓】11月21日,全市交通运输重点项目解决问题协调会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卫东在会上强调,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影响交通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紧盯督查责任交办清单,严格对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