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旗花面贺绪林

咸阳日报 2016-11-17 00:00 大字

外地朋友来杨凌,问:“你们杨凌有啥好吃的?”

我答:“蘸水面。”

朋友说:“吃过了,还有啥?”

我说:“旗花面,吃过没?没吃过,走,上小李旗花面馆,让你再享一回口福。”

饭罢,朋友赞不绝口,说:“下回来杨凌还咥旗花面!”

在杨凌,旗花面的名气并不比蘸水面小,也是杨凌一张响亮的名片。有人会说,旗花面源出武功,怎么成了杨凌的名片。说这话的就不懂历史了,历史上杨凌一直隶属武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独立设区,后又成立示范区。

与蘸水面相比,旗花面似乎更“高大上”。杨凌、武功、扶风等地过红白事,都以旗花面招待宾朋,否则,显得主家小气。平日里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主人一定会改善伙食,“川息”一下。何为川息?就是麻烦,客气。

旗花面汤鲜味美,人称“一口香”,但做起来相当麻烦,本地人称“很川息”。此面有九大特点:薄、筋、光、稀、煎、汪、清、酸、香。薄筋光是指面条。那面必须是优质白面,最好不用压面机压,用手揉,而后用擀面杖擀,擀得又薄又光,切成线状。清酸香是指汤。那汤十分有讲究,用白条鸡、猪肉骨头,文火熬制,颜色清亮,鲜味浓郁;放上桂花椒、茴香等佐料,调上上好的粮食醋,切记,醋一定要炝;汤要醋出头,所谓“酸面咸搅团”是也;再把鸡蛋摊成薄饼切成旗花状,连同葱花撒在汤上,入口又酸又香。如果用鸡汤,那就称为——清汤臊子面。稀煎汪是指制作手法。碗用青瓷小花碗,每碗只挑一筷头面条,然后浇满汤,再浇熟好的菜籽油,汤锅要不断加火。一碗面端到面前,热气香气扑鼻,入口汤烧嘴唇,油糊满口,一口可吃完一碗面,真是又稀又煎又汪。

过去的岁月,粮食一直很紧张,加之制作太“川息”,旗花面这样的饭食,平日里是吃不上的,只有过年或家里来了贵客才做。

说一个故事:某村一个小伙新婚,正月初二给老丈人丈母娘去拜年。新女婿自然是贵客,加之是来拜年,早饭必须“川息”一下。工夫不大,小舅子端来了旗花臊子面,一盘六碗。盘是红漆花木盘,碗是细瓷小花碗,只见油汪汪的酸汤上漂浮着旗花蛋饼和葱花,看不到面,香气扑鼻,令人垂涎三尺。小伙是个实在人,端起碗就咥,也不知吃了多少碗。丈母娘掌勺浇汤,心中有数,对女儿说:“我的乖乖,三十碗!这么吃还不把人吃日踏!”丈人爸在一旁说:“我看还不行,想当年,我第一回到你家,咥了四十碗哩。”

旗花面还有个名称——哈水面。说起来有个故事,清末民初,有个华庆戏班,班主姓袁名璧辉,武功杨陵人,艺名抱抱,他的戏唱红了关中道(笔者有幸,与袁老前辈同乡同村)。抱抱演旦角,扮相俊美清秀,嗓音圆润甜美幽婉悦耳,誉满秦地。关中方言把“美、好、漂亮”叫做“嫽”,某件东西好或某件事办得漂亮,大家便说:“嫽得跟抱抱一样!”抱抱名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抱抱演的闺阁旦、刀马旦,不只小伙子爱看,大姑娘小媳妇更爱看。抱抱化妆时她们挤着看,抱抱演戏她们抢着看,抱抱卸妆她们也等着看。就连抱抱吃管饭,她们也抢着要。相传,华庆戏班在西府某村唱庙戏,村里乡约安排抱抱在一家锅灶十分干净的人家吃饭。这家妯娌俩精心做了顿本地招待贵客时才做的旗花臊子面招待抱抱。吃饭时,嫂子认真烧汤没有留神,弟妹心细,眼睛早就盯住了抱抱吃剩的一碗汤,端起就要喝。嫂子见弟妹喝剩汤感到蹊跷,忽又明白过来,一把抓住碗边不松手,一边笑骂:“鬼猴,给我留几口。”弟妹怕嫂子一人喝光了汤,不手松。正在妯娌俩互不相让时,婆母娘走进厨房,见此情景立时明白了,便吩咐两个媳妇:“干脆倒在锅里,让一家人都喝点儿。”由于那汤掺进了涎水(关中方言:把涎水称为哈水),便把臊子面称为哈水面。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改变。旗花面早已不再把汤回返,而是一碗一汤,因此汤鲜味美、香味更浓,更加可口,被誉为一口香。

行文自此,家里来了客人,妻子问我吃啥饭。我说:“川息嘎,咥旗花面!” (B)(10)

新闻推荐

为筹毒资偷电脑 领刑又罚钱

本报讯(王敏记者吴红)为了筹毒资,辛某盗走商铺电脑,将赃物典当换钱。近日,渭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以盗窃罪判处被告人辛某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元。今年中旬的一天,辛某在渭城区的一家美发店里,趁邢...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旗花面贺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