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致力破解医学难题 让科研成果服务临床

西安晚报 2016-11-10 00:00 大字

2002年,李岩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先后进行了本、硕、博阶段的学习,随后留校。现在她是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讲师。为了给患者带来最舒服的感觉,她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究一些创造性的手段应用于临床。

即使是小病例

也处处为患者着想

一名中年女患者不明原因牙疼多年,当地多家医院检查未见好转。来到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时,正值李岩值班,分析该患者之前的检查资料与影像学分析,未发现明显异常。临床经验告诉她,可能是由于患者口内的修复体有咬合高点导致的。于是,李岩为患者进行了仔细的咬合调整,去除高点,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感激地握着李岩的手连声说:“没想到这么年轻的姑娘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这个小病例让李岩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口腔是人体组织十分敏感的器官,一个小小的高点能导致患者多年的困扰,这就要求口腔科的医生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冷静地分析。

李岩告诉记者,曾有一名男孩,是全口无牙颌患者,张口受限,甚至连咬牙模用的托盘都放不进去。常规而言,该患者要先进行手术扩大开口度,才有条件镶牙。但孩子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承担不起手术费用。为了给孩子家里减轻负担,李岩改变了医治方法,决定先给该患者镶临时性的修复体,以解决患者燃眉之急。针对孩子的情况,她还进行个性化的修复,为孩子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了分段式的托盘,最终成功取了牙模,并后期进行了全口义齿的修复。患者用基础的费用,解决了根本问题。

开展大量基础研究

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仅有临床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见过的病例越多,就越发现还有许多以现有的医疗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岩说,这就需要通过科研的手段,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研究,探究出一些创造性的手段应用于临床。

别人网购时,她在网上查文献;别人逛街聚会时,她在实验室加班加点;别人过年享受家人团聚时,她在进行紧张的课题申报工作。李岩说,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高影响力的杂志上,被全世界的同行认可的时候,这种感觉是无法替代的。

临床工作中李岩发现,骨组织乃至全身机体组织,其生长过程都精细、复杂,却也智能、有条不紊。当骨组织缺损面积大,激素或年龄引起的骨质疏松的疾病,或炎症环境,骨再生的正向与负向的平衡被打破时,组织的生成量便赶不上吸收量,而导致机体无法完成自身修复,这时便需要采取外界干预的手段。

针对该问题,李岩设计了“通过小分子RNA(microRNA)同时促进血管与骨组织的生成从而解决骨缺损修复的难题”的课题,一共持续了四年时间。刚开始的一年,屡做屡败,屡败屡做,没日没夜地重复,这一年除了积累些经验,几乎没取得任何实验成果。 过了这一年,她逐渐发现了重要的线索,最终在国际首次构建了microRNA递送系统,在不依赖外源性细胞的条件下,有效解决了大面积骨缺损修复与骨质疏松骨缺损修复的问题,为再生医学领域开拓了新的平台。

李岩利用microRNA修饰方案进行大面积骨缺损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相关研究内容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权威学术会议发言,曾获2015年度IADR中国分部第11届杰出青年学者奖;2015年度第四军医大学科技贡献奖。 2014年度中华口腔医学会第16次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暨“益达杯”新星讲坛二等奖,2014年度东盟国际口腔优秀青年学生论坛二等奖,2014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学术年会一等奖。 记者  关颖

新闻推荐

35岁清华教授回到母校 与学弟学妹分享大学生活

陈教授为学弟学妹们做讲座记者任娜摄本报讯(记者任娜司文)17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礼堂里,掌声雷动,气氛热烈。原来是该校1998级杰出毕业生、35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巍回到母校,与学弟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