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让旅游“红黑榜”有更强效力

泰安日报 2016-10-12 00:00 大字

 

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召开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监管情况通报会,首次发布了“十一”黄金周旅游“红黑榜”。表扬一批景区和导游,也曝光了一批环境脏乱、管理混乱的景区以及不文明游客。

国家旅游局发布假期旅游“红黑榜”,应当说,这是一种创新的做法,有助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登上“红榜”的景区、旅行社、导游,可以为他们打造口碑,吸引更多游客;反之,登上“黑榜”的景区、旅行社、导游,会在社会上产生负面效应,游客会选择用脚投票,远离他们,倒逼他们自我纠正错误。

但是,如果仅仅是一张榜单,没有其他辅助机制的话,那么,它所能产生的威力和效力并不大,因为“红黑榜”本身只是治理旅游乱象的辅助手段、治标办法。

从旅游“红黑榜”情况来看,“红榜”名单比“黑榜”多,而眼下的旅游市场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而且,不管是“红榜”名单,还是“黑榜”名单,既没有公开相关标准,也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和案例,尤其是一些上了“黑榜”的景区、旅行社,明确表示出了不服气,否认存在榜单所列的问题,这更加让人怀疑旅游“红黑榜”能否产生威慑效力。

另一方面,旅游“红黑榜”上的数量并不少,绝大多数游客记不住,尤其是等到下一个假期时,大家早就忘记这茬了,也不太可能在下一次旅游前夕翻出旅游“红黑榜”看一看,以避开“黑榜”上的景区、旅行社、导游。而且,即便上了“黑榜”,除了游客、导游之外,看不到对“黑榜”上景区、旅行社、导游的处罚机制,是否整改也可能没有下文,这实质上就是不了了之,起不到应有的约束和倒逼作用。

要让旅游“红黑榜”成为一把规范和治理旅游市场秩序的利器,就必须给旅游“红黑榜”安上利齿,让其更有威慑力。

首先,当强化旅游“红黑榜”的公信力。在发布旅游“红黑榜”的时候,应当公开相关标准,介绍登上旅游“红黑榜”的具体事由、依据,让人们看得一清二楚。其次,对于上了“黑榜”的景区、旅行社、导游,更要依法严惩。游客上了“黑名单”会在旅游途中受到限制,那么,上了“黑榜”的景区、旅行社、导游在经营中更该受到限制和处罚,只有严惩才能形成倒逼力量。再者,建立后续跟踪机制,对于上了“黑榜”的景区、旅行社、导游,要追踪整改进程和情况,并及时对社会公布整改状况,以便接受游客和大众监督。宗禾

新闻推荐

前三季房企任务完成率超九成

得益于行业整体回暖,今年前三季度房企业绩表现亮眼。来自中原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已经有17家房企公布前9月销售业绩,数据显示,这些房企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同比上涨逾八成,今年全年的销售任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