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内外兼治,还网络洁净天空

泰安日报 2016-10-27 00:00 大字

 

□张倩

近来,“深圳水贝旧村改造,每户拆迁赔偿最少2个亿”“四川最穷的地方有多穷,孩子十年没吃过肉”“年收入12万是高收入要多交税”等热点话题,经有关部门查明均属编造,引发了互联网界和广大公众的强烈愤慨和谴责。(新华社、人民网、《广州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我们已步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让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也为谣言的滋生和大肆传播提供了温床。尤其是随着微博、微信等“微”技术的兴起,更加剧了信息的辨识难度,微言论往往酿成大谣言。

网络谣言传播,罪魁祸首显然是造谣者。网络社会,很多人期望凭借某个帖子“出名”,而且在自媒体江湖,阅读量是与广告价格密切相关,点击率、阅读量、粉丝数是考量新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要依据。为了在纷繁众多的信息中获得关注度,发一些博人眼球、撩拨公众情绪的话题,成为很多人的“终南捷径”,在没有现实素材可用之时,刻意编造新闻也就成了网络谣言的惯用伎俩。例如年初,“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就利用了城乡差异、地域情感等因素,引发公众热议。

然而,网络谣言传播更离不开传谣者的推波助澜,谣言危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转发造成的。公众有分辨能力和价值判断,然而网络时代、“有图有真相”的时代,巨大的信息量及碎片化的信息加上一些自媒体先声夺人的价值判断,冲淡了人们的思考辨别意识,消减了人们的调查求证精力,关注并随手一转成为很多人的惯常反映,而且“越受瞩目”的信息,转发欲望越强烈,甚至一些正规媒体也不作求证或者“先报道后求证”地传播网上传闻。专家指出,“波纹式”“放射状”共享传播,使得“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网络”。

此外,“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这个老生常谈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问题,是谣言频发的另一原因。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公式,谣言强度=事件的重要性×信息的模糊性。如果我们及时回应将信息模糊性降到“0”,谣言也就找不到存在感。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网络谣言肆掠轻则损害个人、企业的名誉和利益,重则影响社会诚信、行业秩序乃至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必须“内外兼治”予以打击。于“内”而言,就是要做好行业自律,无论信息发布者还是转发者,心中都要有底线,对法律和事实真相做到敬畏;职业媒体人和媒体平台要捍卫职业操守,做到报道事实、还原真相;微信微博等平台,要加强信息的过滤,不给谣言传播平台。于“外”而言,就是要加强监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不正当网络营销行为进行规范和制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权威发布跑到谣言前面;依法严惩造谣者,以儆效尤,还网络环境一份干净。

新闻推荐

故意杀人犯贾敬龙被执行死刑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5日电15日上午,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依法将故意杀人犯贾敬龙执行死刑。行刑之前,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安排贾敬龙与其亲属进行了会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