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沙岭庄海滩的记忆(上)

半岛都市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于镇中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沙岭庄海滩玩。因为母亲工作的单位山东外贸食品公司四方水产库在沙岭庄,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饭,然后把我们的饭盖在锅里就坐火车去上班了,下班回来就经常给我们带回厂里加工后处理卖给职工的大虾头,还有工友们挖的蛤蜊。母亲高兴地对我们说:“沙岭庄的海滩蛤蜊、虾虎很多,那周围住的人都用铁锨挖蛤蜊。遇到大风天,大风将蛤蜊、虾虎等一些小海鲜从窝里给呛出来,冻僵了,只要到海滩上去捡就行了。”母亲还说:“沙岭庄的蛤蜊闻名,特产花蛤量大质优、肉嫩味鲜,为当地独有。蛤蜊挖回后,村民根本就吃不完,就晒蛤蜊肉,碰上连阴天则放大锅烘干。”我们听后都感到那里的村民真幸运,有这样的好机遇。院里几个小兄弟眨巴着眼睛,恨不得马上去沙岭庄海滩,捡拾、挖取那些鲜美的海货。

终于有一天,我们大院的小伙伴们在一个退大潮的日子穿上水鞋,提着篮子,拿着铲子,结伙到了沙岭庄海滩。据说,沙岭庄的那片泥滩落潮时能退出近千米远。向里走了三四百米,眼前的景象让我们惊呆了,开阔的泥滩上蛤蜊、虾虎到处都是,只要弯腰到海滩上去捡就可以,我们边走边捡,篮子满了怎么办?我们院子的小铁蛋(小名)竟然脱下外面的裤子把裤脚扎上当口袋,装了满满两腿蛤蜊。

大家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一路说着笑着蹦蹦跳跳地回到家。从那天开始,我们院子里的孩子们都会算潮水涨落的时间了。当时大人们还从附近的化工厂里搞到一些电石,家家做嘎斯灯,好在晚上去沙岭庄海滩赶海使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鱼肉凭票供应,冬季萝卜大白菜当家。那时赶海给全家带来的欢乐终生难忘,现在无论是怎样的山珍海味都吃不出那种气氛、那种滋味。

沙岭庄有四百多户人家,是个历史悠久充满故事的大村庄。后来,在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青岛化工厂)的安排下,沙岭庄村搬迁到盐滩村南山和闫家山西岭。1964年,沙岭庄村消失。这是青岛解放后第一个消失的城市村庄。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青岛化工厂)始建于1947年,是个颇有历史的老企业。当年,在开封路上挤满了到化工厂送原料的汽车,主要是送盐的车和送电石的车。虽然雨天里曾发生过电石车着火的事故,但由于企业效益好,送货的仍然络绎不绝。而由于化工厂生产垃圾的排放和周边企业污水的排放,沙岭庄海滩的蛤蜊、虾虎也消失了,那污泥散发着臭气,似乎是对这些企业污染环境的声讨和抗议。进入2000年,新沙岭庄开始改造,一片崭新的大楼替代了往日的趴趴屋,沙岭庄人走进了现代化的新生活。但是,他们和我一样,一直怀念着那片海滩,怀念着那鲜美的蛤蜊。

新闻推荐

记牢十个“凡是”远离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猖獗国家严厉打击,本报出招教您如何“百毒不侵”

■编者按灵耳听风,电波传密,保密工作在和平年代似乎离我们普通百姓很远,只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其实,保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光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秘密等几乎我们每天都会涉及。在当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