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爷 爷□卢永龙

右江日报 2016-10-01 00:00 大字

 

周末在家做饭,洗菜时,发现平时用来装菜的塑料菜篮子坏了,只好买个新的换上。看着新买的精致的不锈钢菜篮子,不由自主地想起已离开我们十多年的爷爷。

爷爷是个编织竹器的能手。小时候,家里要是菜篮子坏了,是不用上街买的。爷爷只需找来几根竹篾,经他那么一捣鼓,原本坏了的菜篮子很快就修好了,用起来竟然和原来没有什么差别,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呢。如实在修不好,只要一个时辰,爷爷就能编织出一个新的菜篮子来。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用竹子加工成的各种竹器是农家必不可少的物件,家家户户离不开竹器。大到囤子、席子、箩筐,小到菜篮子、笸箩、畚箕、鸡笈鸭笈、鸡笼鸭笼、鱼笱及牛笼头,还有夏日必备的凉席、扇子,无一不与竹器息息相关。

记得还在乡下老家时,每年但凡到玉米收获季节,家里都要到集市上去购买几对箩筐或一两张大席子,以备收获、晾晒玉米之用。为了减小家庭开支,爷爷就在老家附近的山坡上种下了几丛竹子(这些竹子的种类有单竹、剌楠竹、木竹等,其中种得最多的要数单竹了,因为单竹是编织竹器的主要竹材),等到这些竹子成熟了,就用来编织各种竹器。爷爷总是充分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编织技能,力所能及地为家里多编织些应时的竹器,以满足家庭日常生产、生活所需。

听二叔说,爷爷50多岁时得过一场病,所以,花甲之年以后,爷爷便不能下地干活了。幸亏爷爷小时候学会了竹器编织技术,这下派上了用场。

每到农闲时,爷爷就到山上去选好竹子砍下来,接着断竹、破竹,然后削篾,等到削够了足够数量的篾条了,他就开始编制席子或其它竹器。“因为不能下地了,在家里闲着很不习惯,只要有一天不用竹子做点什么,心里就空落落的,就算是生病在床,满脑子想的还是竹子变成竹器的事情。我还真不知道,如果我不编竹器,这日子该怎么过。”爷爷常常跟我说。

看到爷爷年纪这么大了,还那么热衷于编竹器,渐渐地我对爷爷如何编织竹器产生了兴趣,便问爷爷这些竹器是如何编成的。爷爷告诉我,编鸡笼鸭笼其实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编鱼笱、笸箩和箩筐才是真功夫,不但工艺复杂,而且难度大,费神费时费力,而编席子才是他的拿手技艺。

爷爷说,编席子看似简单容易,但编起来就相当讲究技巧,自己编了近30年竹器,才练就了一套编席子的看家本领。编席子也像编笸箩、箩筐一样,首先将竹子破开,去芯取皮,再削成细薄均匀的篾条,这样编出来的席子才好看。编席子一般是先纵向铺好篾片,然后挑二压二,从席子的中心对角线开始依次横向编织,两边依次递减形成直角三角形。待半个席子编好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编织另外那一半,最后收角、压边,一张席子就算完成了。整张席子编好后,还要给四周边沿洒水,让它潮湿柔韧,这样,卷起或者摊开时篾片才不容易折断,一张席子大概要编四、五天才能完成。

春耕大忙时节,父母亲带着我们几兄妹忙着下地翻地、除草、播种,爷爷在家里也不闲着,他除了干些诸如做饭、炒菜、喂猪之类较轻的家务活外,还要帮我们将用坏的犁、耙、锄头、镰刀、箩筐等给修一修。到了玉米收获季节,爷爷还要替家人分担做好玉米的晾晒、脱粒、去杂和储藏等工作。

爷爷辛苦了一辈子,落下了一身的病。我在村完小教书时,80多岁的爷爷已经开始腿脚行动不便了,但是精神很好。有一天早上,爷爷起来洗潄时,一不小心摔倒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老了,不中用了,该走了”。我鼻孔一酸,感觉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其实爷爷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只是不愿意去承认。

2001年国庆节长假时,爷爷突发重病卧床不起。那几天,儿孙们都围绕在爷爷的床前陪他度过最后的时光。母亲说,爷爷临终前曾嘱咐我们,做儿孙的在后面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要因为一些事情而争执、吵架,伤了大家的和气,也给别人落下笑柄。听了母亲的讲述,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爷爷的话一字一句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令我终生难忘。

新闻推荐

 

为让村民切身感受乡土特色示范村建设给全村带来的变

为让村民切身感受乡土特色示范村建设给全村带来的变化,支持和配合施工方做好项目建设工作,10月15日,右江区龙景街道福禄村村委邀请该村涉及拆迁和改造工程的福禄屯村民到村部,利用PPT课件,通过图文并...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爷 爷□卢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