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民生观察 “最严手机实名制” 这回真的要来了?

兰州晨报 2016-10-11 00:00 大字

办手机卡需验身份证,兰州市民在一家营业厅办理手机卡。

要求手机实名制由来已久,碍于电信企业担心利益受损,社会公众忧虑信息泄露,几年来一直踟蹰不前,直到一度造成恶劣后果的多起电信诈骗案件浮出水面,空喊了多年的手机实名制,这回似乎要动真格了。

1兜售电话卡生意淡了

一场秋雨之后,街头寒意倍增。金昌路、武都路丁字路口的过街天桥西侧,一顶布满了粉、黄、红、白等大色块的宽边圆形遮阳帽底下,包着头巾、捂着口罩的季兰英一次次把一沓印满了电话号码的簿子毫无目标地伸向从她身边路过的每一个人。

没错,季兰英是广武门手机街一带诸多兜售电话卡、倒卖二手手机摊贩中的一个。毫无疑问,手机电话卡实名制将对“季兰英们”这些众多的底层通信服务代销商群体的利益产生实质影响。

今年5月,工信部下发通知,要求各运营商必须在2016年底实现用户手机实名制达95%以上,2017年6月底达到100%,这也被业界解读为“史上最严手机实名制”。

“徐玉玉电信诈骗受害案件”浮出水面后,各地实现用户手机实名制的步子明显加快了,多地陆续表态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手机用户实名制。

据了解,甘肃省手机实名制已经开始动真格了——用户不实名登记将被暂停服务。其中,移动已对部分非实名用户实行限制服务,电信明确10月1日后非实名用户实行限制通信。

现在兜售电话卡的“季兰英们”感到寒意袭来。

当记者路过季兰英的摊点时,她如往常一样很自然地把一叠电话号码簿递过来,“办卡吗?”

略微迟疑后,记者问“卡咋办?”

“你带身份证了吗?”季兰英问道。

“哦,忘了没带。”记者故作姿态,“不能办了吗?”

“这些卡不用身份证,直接拿走。”季兰英没有正面回答,她从挎包里掏出一摞电话卡。

“170号段,有80的。”季兰英说。当记者表示嫌贵的时候,季兰英报出了底价,“真要最低75元。”

“还有别的卡吗?”记者问。

这时,季兰英才掏出一张卡,还是170号段,“20的,就这一张了。”

“这卡肯定能用?”记者一边付钱一边问。

“我在这卖卡多少年了,不能用,你找我来。”季兰英说。

10月9日这天,一直到下午4时许,季兰英才做成了两单生意。一单是卖掉了一个价值200元的号码,另一个就是眼下正在和记者交易的一单。

金昌路一带,和季兰英一样兜售电话卡的生意现在有些淡了。

2公众忧虑个人信息安全

马平是兰州市一位普通市民,他对兰州晨报记者说,自己非常赞同实施手机办卡实名制。马平使用手机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进来一个陌生电话响一声就挂断了,“你回还是不回?”马平知道这种响一声的多半是诈骗电话或者是吸费电话。为了防止掉进电信诈骗的陷阱,他甚至一度拒绝接听陌生电话,因此耽误的事情也不少。

最近一次,马平早上起床后,照例查看手机,发现有一个未接来电,显示是凌晨3时11分打进来的,照例没有回电,搜索该号码17188369479,结果显示来自四川成都,近期已被2227名360手机卫士用户标记为“响一声电话,请谨慎回拨”。

据媒体报道,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360发布了《十一电信诈骗大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长假期间,360手机卫士在全国范围内识别拦截的骚扰诈骗电话总量达到了惊人的10.4亿次,日均拦截量高达1.5亿次。

据报道,骗子们在十一期间更是采用了一些符合节假日特色的诈骗套路:比如“谎称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或是“假冒某网购平台客服,告知用户支付有问题需退款”等。这些场景化的诈骗模式,让人更易上当受骗。

马平期待手机实名制真能尽快落实。但也有一些公众因为担心一旦实名制会让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带来更多的麻烦。

市民张云伟对实名制的态度很谨慎。他告诉兰州晨报记者,他担心一旦实名制后去一些小的代理点办卡,会不会把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用作他途,甚至泄露出去。

也有用户在网络上表示担忧:电话实名制下,一个身份证,可开很多个号码,那么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随时有可能被不良用心之人用来登记买卡,然后干些不法勾当。自己的权利又该如何保护?

凤凰网的一项民调数据显示,75%受访者支持实名制,但相当比例的人担心实名制后个人信息被泄露。

因此,目前社会营销渠道能否严格落实实名登记要求,切实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将是重点和难点。

3信息泄露需担责

兰州晨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运营商的代理点已经在醒目位置张贴实名登记的通知,要求顾客出示身份证原件,核实开户人与提供的证件是否一致等。

9月29日,在自由路一家运营商代理点,几名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来到店里,要办理一张新的电话卡,他们挑好了号码,准备办理时,老板请他们出示身份证,结果几个人都没有带身份证,老板告诉他们现在没有身份证没法办理新号。

这家代理点的老板告诉兰州晨报记者,实名制后必须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才可以办卡,不然他们也会受到处罚。至于公众担心的他们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的问题,这位老板说至少他自己不会这么干。

2013年9月1日实施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4号)第六条规定, 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其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使用的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负责。

不得不提醒的是,也许不少电信用户并未意识到以冒用、伪造、变造的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将会被追责。“信息登记规定“中明确,一旦发现冒用信息办理入网登记手续,会由相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等规定处理。

相关规定对违规行为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其中,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配合实名登记,由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

4实名制曾屡遭挑战

兜售电话卡的生意淡了,可季兰英看上去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意,她漫不经心地说:“实名制说了好几年了,这不你不用身份证照样还是把卡买上了。”

季兰英对这次电信实名制是否真正落实心存侥幸。

兰州晨报记者在工信部官网找到了“25号部令”,即《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下称“信息登记规定”),这个“信息登记规定”2013年9月1日正式施行。

“信息登记规定”要求所有新入网、转入网用户必须在办理通信业务时,登记真实用户信息;未登记的老用户在办理新套餐业务时,重新登记真实用户信息。

诸多严苛的要求下,这个“信息登记规定”照例被公众舆论贴上了“史上最严的实名制”标签。彼时,中国电信行业三大运营商均由副总级别的高层亲自出马,提前一个季度就开始部署实名登记工作,同时与销售手机号卡的代销商全面签署了实名制协议,意在全力“确保实名登记工作在各个末端渠道得以实现”。

不过,公众很快发现,“史上最严的实名制”并未完全落到实处。看似严格的规定,其实难以约束众多的通信服务代销商。

“没有身份证也可以办,那些人有他们自己的办法。”10月9日下午,在城关区金昌路一间大约七八平方米、挂满各种手机用品的档口,崔志刚回忆过往那些手机实名制的规定时似乎多了一份无奈。崔志刚做这行生意有十多个年头了,据他了解,市面上有人自己能把卡号做出来,有没有身份证,并不影响客户办卡。

在崔志刚的印象中,这几年办手机卡“实不实名全在于消费者,你要是想实名就给你办实名制,不想的话,可以随便找个身份证代替本人的证件办卡,如果以后不想用了,就直接把卡扔掉就好了。”

“信息登记规定”中明确,用户拒绝出示有效证件,拒绝提供其证件上所记载的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证件,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为其办理入网手续。

而事实上,不得不承认从“信息登记规定”实施之日起,过去三四年间,实名制落实的效果其实难如人意。

众所周知,由于三大运营商之间本身存在竞争,再加上运营商的营业厅数量有限,必须发展合作厅、专营店、代理点等社会营销渠道。从这个角度来看,推行实名制,除了有技术上的难度,还有运营商的决心。

综上种种,受限于技术或者其他原因,电信用户实名制落实遭遇了很多挑战。

有专家公开指出,由于担心利益受损,运营商能否对代销商进行真正的严格监管,是这些年实名制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

呼吁多年的手机实名制这次似乎真要动真格了。

“许多国家购买电话卡都要求实名,电话实名制是基本情况,也是大势所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法制与监管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工程师王融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邱瑾玉

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裴 强

新闻推荐

对话 亿元现金带不来安全感

据魏鹏远回忆,1994年调任当时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当能源司煤炭处副处长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第一次收受财物也是发生在那之后没多久。魏鹏远:第一次收钱是在1995年,有人送给我500元钱,我推说不要,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