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有此一说 见面“玩惊喜”不是父母的亲情特权

兰州晨报 2016-10-14 00:00 大字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谁知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你们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文章作者龙建刚记录了自己的老友在国庆假期探望独生女儿,送去惊喜反遭女儿冷落的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讨论。

(据10月12日《扬子晚报》)

父母假期看孩子一厢情愿“玩惊喜”,居然换来孩子的老大不乐意。听闻这样的亲情之伤,想必会让许多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唏嘘不已。于是,诸如“不知体贴”“不懂感恩”之类的议论,便会再度加诸现实中某些儿女的身上。

“突袭的爱”何以换来“伤感的冷”?透过热帖背景的介绍,那位在南京读书的女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父母作为“不速之客”,选择国庆假期从广州的不期而至,在接待表现上的确有点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倘若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一下,既然此前父母并无沟通预告,况且也能想象,作为长大成人的孩子,国庆长假应该有一些外出聚会或游访,那么父母大老远过来的见面“玩惊喜”,不就打乱了孩子的节日“小安排”吗?从这个角度看,暂且不议亲情大于天,孩子埋怨父母忽略了对她的应有尊重,要说也不全是强找理由的矫情之辞了。

一篇关于《儿女为何不“爱”我们》的网文,能够迅速刷屏网络,成为众说纷纭的热议话题,自然有其打动人心的社会认同。的确,独生子女时代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培养等,显然有着其让一些孩子更娇宠、更自我的烙印与特色。投射到上述这篇堪称“声泪俱下”的热帖,某些为人父母者看过之后,其“积怨已久”的伤感和落寞顿时爆棚倾泻,似乎也就不足为怪。而要明白的是,这种所谓的子女的“亲情之冷”,或许更需引出父母的“亲情之醒”。

见面“玩惊喜”是谁的亲情特权?如果不是有意逃离或刻意回避,我们可能早就体会到,这场“孩子不懂爱”的网上大讨论,可能和孩子懂不懂事,以及事先有无沟通好关系并不大。因为,父母无愿无求地爱孩子,这是人类的本能和本性。换言之,养孩子的“费力不讨好”,乃至“赔钱赚吆喝”,基本上便属所有家庭的“养育共识”,两代之间从来就不会是一种“等价反馈”。也正如好多为人父母者所深知,自己回报给上辈的爱,不及他们给予的十分之一!

正因为“亲情反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等式”,可见,孩子对父母的见面“玩惊喜”,往往能让接受者感到喜出望外,而反过来去实施,则未必会获得同等效果。这也提醒长辈:见面“玩惊喜”,还是把它当作下一辈的亲情特权吧。

(司马童)

新闻推荐

人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可见,李广射虎的故事,在唐代早就广为人所知了。 出生陇西成纪的李广,是西汉时名将,可惜一生不得封侯。文帝

李广画像李广射虎的故事,脍炙人口。唐人诗云: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可见,李广射虎的故事,在唐代早就广为人所知了。出生陇西成纪的李广,是西汉时名将,可惜一生不得封侯。文帝都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