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巨恒:施工巡查每天三万步
周巨恒在地铁2号线三孝口站查看隧道装修现场。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即将运营,目前在现场能够见到的都是运营的人员,而实际上,每条地铁线在运营前,还有大量的建设者为之付出劳动。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来到位于合肥三孝口附近的2号线金寨路站工地,跟随合肥轨道公司2号线项目办土建3标业主代表周巨恒,下到地下二三十米深的地铁隧道,听他讲述地铁建设背后不为人知的那些事。
A本月全线隧道洞通
金寨路站是2号线和将来5号线的交会车站,位于市中心区域。“现在车站的主体结构已经施工完毕,正在进行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精装修。”周巨恒告诉记者。金寨路站分为地下两层,站厅层的土建工程已经基本结束,还有十几名工人正在收尾。在站台层,一些工人正在焊接轨顶风道。据周巨恒介绍,本月底铺轨机就要进入金寨路站了。
周巨恒是安庆桐城人,2006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中铁四局第四公司,负责工程施工,“全国各地到处跑。”得知合肥将要修建地铁,渴望安定下来的他报名应聘合肥轨道公司,2012年如愿进入合肥轨道公司,负责1号线的施工建设。“最早开工的土建1标合肥站到大东门站片区的建设就是我负责的。”周巨恒颇为自豪地说。2013年8月,2号线开工,经验丰富的他又被抽调负责2号线的施工。
“金寨路站位于市区,周边环境复杂,车流人流量大,既要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又要做到不扰民不影响交通,难度非常大。”周巨恒介绍,为了保证2号线按期顺利完工,今年3月成立3标项目办,包括三站三区间,他专门负责这一片区的地铁施工,“目前2号线仅剩下宿州路站至大东门站左线仍在施工,还有最后的200米,预计最快10月份就能实现全线隧道洞通了。”
B冷冻法穿越南淝河
与1号线相比,2号线的“钻地龙”在其“地下穿越之旅”中,几乎突破了轨道盾构工程中所有能遇到的障碍类型。今年6月初,为了让2号线顺利下穿南淝河隧道,施工方首次采用“冷冻法”冻结南淝河底,以完成最复杂的河底穿越。
“冷冻法就是利用冰箱冷冻原理,先用冷冻机对盐水冷冻液降温,再把-30℃至-28℃的冷盐水注入已经打入土层的管道进行循环,把土层中的热量带出来。等土层慢慢降温直至最后被冻硬,就可以凿洞开挖了。”周巨恒告诉记者,冷冻后的施工部位泥土温度大约-30℃,就像一根硬邦邦的大冰棍。按照测算,一般冻结时间需要45天至50天。“宿州路站至大东门站右线已经在8月底顺利穿越南淝河底,左线将再度穿越南淝河,目前河底正在冷冻当中。”周巨恒介绍。
为何要用冷冻法施工呢?周巨恒告诉记者,与1号线不同,2号线穿越南淝河距河下仅7米,该区间土壤含水量高、松散、稳定性差,如果采用普通施工方法容易出现坍塌等情况,穿河风险大。冷冻后的泥土,不但能增加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还能隔绝地下水,杜绝施工过程中崩塌等安全隐患。
周巨恒说,之前也想过采用“注浆法”加固,但注浆加固的效果不好,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最后决定使用施工技术要求很高的冷冻法。“大东门站离南淝河仅有10米,冷冻法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对地层及周边环境没有影响。”据介绍,冻结工程完毕后,地层自然融化恢复原有状况,不会留下有碍于其它工程施工的地下障碍物。
C期待带孩子坐地铁
目前,2号线铺轨已经全面进行,按照计划,明年就能投入试运营了。“地铁建设是百年工程,要保证万无一失。”周巨恒说,比如车站的防水,“有的车站会出现下雨漏水现象,我们要防止渗透,重大工程环节都会通过拍照录视频的方法留底存档,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方便查找出原因,也给现场施工人员起了督促作用。”
繁忙的工作之余,周巨恒会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来放松解压。周巨恒的爱人也在轨道公司工作,对他的工作非常了解和支持。“地铁是我们的缘分。”周巨恒笑道,因为合肥地铁,他和爱人相识相知,并在合肥成家,现在孩子已经2岁多了。周巨恒告诉记者,待合肥地铁开通后,他打算带孩子乘坐地铁感受一番,“告诉他这里凝聚着许多人的智慧和汗水,爸爸作为其中一名地铁人,很自豪。”
D每天巡查走三万步
“地铁无小事,也许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就会成为市民乘车的安全隐患。”周巨恒说,自从做地铁2号线项目后,他每天都要去各个工地看一遍,了解建设动态,“有时候要看好几个站,每个区间都靠步行来回,一天至少要走三万步。”
没有节假日,经常忙得连饭也不能按时吃,特别是遇到盾构机穿越五里墩立交、高铁南站、地下人防、南淝河底等这些复杂地质情况时,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经常晚上就住在工地。周巨恒告诉记者,今年7月遭遇大雨,挖出来的渣土外运成了难题。“为了不耽误工期,我们绞尽脑汁,后来想到用船运的办法。”周巨恒说,将渣土拉到南淝河用船运出去,还可以用作抗洪防汛的沙袋。
“要说辛苦,最苦最累的还是一线工人。”周巨恒说,夏天高温,盾构机地下开挖时,工人的操作空间很小,盾构机产生的热量可让周边温度接近40℃,人在旁边不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
在周巨恒看来,既要保证工程质量,也要保证施工安全,做到零事故。“这就需要细心,每个环节都要走到看到。”周巨恒说,比如地铁开挖现场吊装时,有的工人习惯走在冠梁支撑上,很容易摔下来发生事故。他看到了就会严厉制止,禁止在上面行走,登高作业必须系上安全带。严格的安全管理下,合肥地铁从开工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刘旸伍静/文刘玉才项春雷/图
新闻推荐
一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单笔受贿5000万,一副处级官员贪腐1.2亿现金、68套房产、37公斤黄金……昨晚,中纪委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播出第六集《拍蝇惩贪》,披露一些典型的“小官巨腐”案例。据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