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看彭李”系列影像④ 旧村改造硕果丰 安居乐业幸福浓本报记者 田中岳 本报通讯员 夏玉忠
大河孙棚户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14栋居民安置楼已交付使用,400户居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街道对辖区内三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方便居民购物的同时,也为居民带来了5000个就业岗位。大河新城全景俯瞰。东方文化商业街。鲁北特色餐饮一条街。安置小区内,供暖、绿化、硬化、亮化、健身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们享受到和谐宜居新环境。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彭李街道按照“一次性拆迁,分期化建设”的原则,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惠及群众的阳光工程、民心工程,深入实施,稳步推进。
大河新城小区是大河姚、大河王、大河刘、大河芦四个村的合村并居项目,一期建设32栋多层住宅,总投资2.4亿元,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于2014年交付使用。同时,街道投资2400余万元,对大河新城小区实施“四化五覆盖”工程,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分别栽植法桐、金叶女贞、小龙柏等绿化苗木60万株;建设一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在小区重点区域、主要路段安装电子监控探头39个,实现电子监控小区“全覆盖”;建设文化休闲长廊和18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各一处,优化美化了小区环境。另外,大河新城二期居民安置房建设基本完工,街道和社区正着手研究制定分房方案。
不久前,大河孙居委会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14栋居民安置楼交付使用,400户居民领到钥匙后陆续喜迁新居。前期,彭李街道对大河孙居委会旧村239个院落实施整村拆迁后,启动了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亿余元,建设14栋多层居民安置楼,总建筑面积7.5万余平方米。街道将该项目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盯靠项目,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资金缺口大、极端天气影响等诸多困难,让居民住上了水电暖讯配套的高质量楼房,为大河孙整村搬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街道棚户区改造描绘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近两年,彭李街道不等不靠,综合分析,科学研判,确立了“边拆边建、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去年,列入全区棚户区改造任务的于家、南石、山柳刘、山柳杜、湾刘5个居委会,共完成拆迁1106户。截至目前,南石棚户区改造项目,四栋小高层已交付使用,共安置居民108户;于家棚户区改造四栋多层安置楼已经完工,计划8月底分房到户,可安置居民88户;山柳杜三期、湾刘三期、山柳刘二期先后交工并分房到户,共安置居民770户。同时,完善小区供暖、绿化、硬化、亮化等配套设施,打造和谐宜居新环境。
另外,李南蒲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4栋多层居民安置楼,总投资2400万元,总建筑面积1.5万余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20户。其中,2栋居民安置楼于去年6月开工建设,现已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预计今年10月底交工;另2栋居民安置楼已建至六层,计划明年6月底交工。
在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彭李街道超前谋划,对腾空的土地最大化利用,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开发经济用房和商务楼宇,不断培植服务产业,促进居民就业。截至目前,先后开发建设了菜刘居委会的鲁北特色餐饮一条街、张课居委会的建筑建材一条街、廿里堡居委会的民俗文化产业园等,促进了特色餐饮、建筑建材、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拉动辖区1万余人就业;同时,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该街道投资1500余万元,对汇源农贸市场、为民农贸市场、张课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可以安置摊位800余个,方便居民购物的同时,能够带动就业5000余个,凸显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山柳刘居委会实施安居工程与商贸开发“双轮驱动”,投资1.1亿元,建设居民安置楼7.7万平米,同时,投资6000万元,在黄河四路以南、渤海十七路建设一栋面积为2.6万平方米商务楼,目前已经封顶,正在积极对外招商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邱芹任斐刘永恒见习记者张婧雨村落到底应该如何保护与建设?村落和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9月27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