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盼60年抗战老兵后代回容县认亲
二毛(捧花者)刚下火车就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9月2日上午9时许,K1561列车缓缓驶进容县火车站,68岁的安徽男子王正德走到出站口,在此等候多时的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的志愿者打出横幅“热烈欢迎广西抗日老兵后代王正德(二毛)回家”,将鲜花与果篮献给王正德。
王正德是广西籍抗战老兵后代,其父北上安徽参加抗日战争,后来在当地娶妻生子。抗战胜利后,父亲思家心切,却苦于没有盘缠,把当时仅5个月大的二儿子(二毛)卖给安徽一户王姓人家,然后带着2岁的大儿子(大毛)回广西,从此二毛与父亲失去联系。
去年7月开始,经央视记者牵线搭桥,安徽、玉林两地志愿者发动民间力量帮忙寻亲,于是有了二毛此次返乡寻根之旅。9月3日,二毛找到了亲人,并前往容县杨梅镇红石村认祖归宗、祭祀先人。
这段返乡路,他盼了60年
二毛现住安徽省宿松县凉亭镇。从宿松县到容县,行程约1500公里,坐了近22个小时的火车,二毛第一次踏上广西的乡土。
时间回溯至1938年7月,以日军稻叶今村为总指挥的第六联队,气势汹汹直逼武汉。为阻击日军西进,驻守在凉亭烽火山的国民革命第五战区138师汪之斌部某营500官兵与日军展开3个昼夜的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及武器装备落后,绝大部分战士壮烈殉国,只有3人突出重围,其中一位文书因觉得对不起战友而自尽,另一位战士负伤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牺牲,唯独二毛的父亲幸存下来。
参加此次保卫战的绝大部分是广西籍战士,至今在当地人的口碑中,两广兵一直是英勇善战的好军队,不拉夫、不扰民。民间有歌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嫁人要嫁两广兵;两广兵,好良心,舍身报国保乡亲。”
二毛的生母是当地人,一位年轻寡妇,抗战胜利后与二毛的父亲重组家庭。他们生育了两个男孩,二毛5个月大时,父亲想回广西,因穷没路费,只好把二毛卖给当地一户王姓人家,取名正德。二毛的父亲带着两岁大的大毛返回广西,从此杳无音信。
二毛说,养父母家不是大户人家,育有两个女儿,加上他,一家五口过得十分艰难,他没少遭欺负,每次和同村小孩吵架、打架,对方父母都会护着自家孩子,骂他“广西日”(当地方言,“野孩子”的意思)。
被骂多了,他既愤慨又对身世感到好奇,养父母却不愿提及。随着年龄的增长,二毛寻找亲生父母的愿望越来越强烈。12岁他开始帮家里耕田,15岁出去拉板车、送货。成家后育有二女一男,家庭清贫,寻亲一事只好搁置。
两地志愿者,助二毛回家
养父母去世后,他在几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亲生母亲朱杏英,把她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向母亲打听父亲的消息,可母亲受到的伤害太深,极少谈及。
二毛说,一次母亲被逼急了,才肯透露一点,说他的父亲是广西人,叫穆容慨{音,或莫(穆、骆)荣凯}。
去年7月,同样来自宿松县的央视导演、《探索·发现》栏目制片人、《舌尖上的中国》总撰稿徐而缓前来容县拍摄关于抗战题材的纪录片。得知二毛身世的徐而缓,向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负责人“瓦蓝”说起二毛,双方希望帮他实现夙愿。徐而缓设法在安徽通过政府、志愿者的力量,寻找更多关于二毛的线索;“瓦蓝”和他的团队不断与广西各地关爱抗战老兵的众多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寻找更多有效线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家分析推测二毛的父亲可能是容县人,寻亲范围进一步缩小。今年8月,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志愿者梁捷及妻子杨老师专程前往安徽找到二毛,二毛寻亲一事终获重大突破:杨梅镇红石村村民莫裔聪看了二毛的照片、视频等,一眼认定他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力邀二毛回容县,双方见面、认亲。
“他(二毛)额头跟我的伯父很像。”莫裔聪说,他有个伯父叫莫容然,上世纪30年代末去安徽参加抗战,后来一直没回容县老家,他们家族曾在安徽、广西等地苦寻无果,二毛可能是他伯父的儿子。
9月1日,在宿松县、容县两地志愿者的帮助下,二毛从宿松县出发,开始他的寻根之旅。
9月2日上午9时许,二毛抵达容县后受到热情款待,容州国际大酒店免费提供住宿房间,关爱容县抗日老兵组委会志愿者嘘寒问暖,还带他参观了杨梅镇苏祖馨将军故居、黎村镇黄绍竑将军故居。
游子感叹家乡 山美、水甜、人亲
9月3日,在容县各界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公益大会上,二毛与莫裔聪第一次见面,两人的眼睛、鼻子、脸型,就连家族独有的脚掌上的特征都十分相似,综合双方各自身世的讲述,莫裔聪认定二毛就是他伯父的儿子,双方当场认了亲。
当天下午3时许,二毛随莫裔聪回到杨梅镇红石村认祖归宗、祭祀先人。莫氏宗亲拉横幅、放鞭炮,热烈欢迎游子回家。
众多宗亲端详着二毛,感叹二毛跟家族的人十分相似。“你老爸在六兄弟中排第四”“这是你最大的堂哥”“我是你叔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二毛站在一旁,经过反复确认,总算认得几名家族成员。
当天下午,莫氏家族一致认为二毛就是他们的亲人,希望今后经常来往。二毛表示,见到莫氏宗亲,直觉告诉他,这些就是他做梦都想寻找的亲人。
莫裔聪早就备好祭品,在宗亲簇拥下,二毛来到莫公祠堂进行认祖归宗。礼毕,二毛特意在祠堂老屋挖了一把泥、装了一把香灰,用红纸包好,说要带回安徽。他说,安徽宿松的老百姓至今仍记得广西籍抗战老兵为保卫安徽作出的巨大贡献,自发出钱为这些壮烈牺牲的老兵修建墓碑,每年都进行祭拜。此次寻根之旅,他是代表当年的500名壮士回家,返回安徽后,他要把这抹乡土、灰烬洒向烈士的墓碑,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认祖归宗仪式过后,莫氏家族设20桌宴席,迎接68年来第一次回家的莫二毛。
莫二毛开心地告诉记者,踏上乡土的那一刻,他就感觉到家乡的山美、水甜、人亲,倍感亲切。他要在这里多住几天,与亲人拉家常、多相处。
9月3日晚,莫二毛远在安徽的儿子看了认亲的视频、照片说,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像这样开怀大笑过。
令人遗憾的是,莫氏家族一直等不到二毛的父亲回来,也没有见到大毛,接下来希望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大毛,完成家人团聚的愿望。
(记者陈君铭)
新闻推荐
工伤保险宣传进工地建筑行业农民工集中、工伤风险高。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的事件时有发生。为破解这个难题,玉林市自2015年启动推进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专项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