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信息保护包含于权利保护

北部湾晨报 2016-09-06 00:00 大字

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除了电信诈骗,每当网络上某个人被围攻之后,往往也会有人在网上贴出他的身份证号码、住址,乃至开房记录。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人人都在电子空间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早上起来,打开手机,手机不断与基站联系,机主大概在什么地方,经过了什么地方,就留下了痕迹;在路上,打开手机浏览器又再次留下Cookie数据;交通卡,从哪里进哪里出,也被服务器记录;中午,吃了什么,信用卡可以查询到消费的场所,饭店的记录,甚至能精确到吃了什么菜,几个人;晚上,在哪里开了房,不但有消费数据,也有摄像头精确记录。这些数据综合起来,不但可以清晰地描述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行为、爱好,乃至不愿意被人发现的隐私,在别有用心的收集之下,都是清清楚楚的。

完全不留下这些数据,个人在现在的技术社会中,就难以舒适生活,甚至难以生存下去。因为手机、出行、聊天、支付都是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的,不留下数据,就无法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时代。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数据,应该是与身份分离的。简单地说,就是收集数据的平台,即使能知道每天城市所有人的出行轨迹,但是,他们必须不能知道,每一条出行的轨迹所对应的人的身份,至于出售这些数据,则更是违法的。

当下公民信息被泄露,有犯罪分子侵入信息系统获取,也有电信、快递、银行、医院、学校、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自身岗位的特殊性,违反职业道德和保密义务,将信息数据窃取、出售牟利。就在这两天,就有6名在网站上倒卖北京200万学生信息的教育从业人员被判刑。有了特定来源的数据,诈骗者就可以做到对受骗者状况的清楚了解,这让很多人误以为真的是政府机构。

实际上,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来保护公民信息,保护数据与身份的分离,以及数据不被滥用。但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除了相关领域的立法,政府在执行层面都有待加强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众对于信息保护的观念还非常淡漠。之前就有人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开明星信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违反了法律。

对于中国公民的信息安全问题,提高全民的公民信息安全、信息保护意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值得指出的是,公民信息保护,只是公民权利保护的一个子集。公民信息保护程度的提高,与公民权利的提高,息息相关。(刘远举)

新闻推荐

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大关平均3.5天送出1亿个包裹、人均超过23件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亿件大关,与年相比实现了亿件的增长。按照亿人口计算,年人均使用快件量超过件,比上年增加了近8件。随着中国快递步入资本时代,快递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地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