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教薪火传
朱健
支教,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公益,也不仅仅只是存在于表面。尽其所能,创造价值和意义,是每一个支教人需要达成的共识,更是每一个当代青年必须完成的使命。
今年7月,笔者作为中央财经大学薪火暑期支教团的一员,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楼村参与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
南楼村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比较落后,很多大人外出务工,几乎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两个孩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了南楼村村民面临的困难之一。农村自身较低的教育水平和匮乏的教育资源,使孩子们无法接触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方式,束缚了他们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的成长;而家长关怀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更是让这些孩子与生长在大城市中的同龄人拉开了差距。
好在近年来,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村子里也有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大学生,因为自身经历过整个蜕变过程的不易,深知其中的痛苦和曲折,所以在本科毕业之后,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做公益,兴办民间学堂。这一方面集中解决了留守儿童没人看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与外面的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经过联系和商讨,赶赴乡下开展了本次支教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感知社会现实,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支教地的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住处就是每天给孩子们上课的大院子,饮食需要自己解决但是没有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暑热难耐蚊虫极多却又无法洗澡,再加上不定时地停水断电和突发事件,整个支教过程显得虽在意料之中然而更加坎坷。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了任务,由专人负责固定年级的教学,手边没有现成可用的教材,就借助网络备课,利用纸笔授课,尽最大可能保证支教的质量。孩子们都很好学,能够不断提问并自觉完成很多功课,而且对于我们讲述给他们的知识以外的东西很感兴趣,这让我们既惊讶又欣慰。半个月过去,到了我们这一批支教团队和下一批人员交接的时候,孩子们的依依不舍和对于未来美好的憧憬,真得令人动容,让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做得更好更多。
公益志愿并非一朝之功,而是需要长久性的,支教的关键之处便在于能将志愿者的热心与无私融入公益事业中,融入日常的生活中。虽然支教时间有限,但每一位支教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为农村孩子送去持久的关爱和帮助。支教的目的不仅在于实物的帮助和知识的传播,还在于情感的关怀和精神的培养,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让公益的火把熊熊燃烧,需要一点一滴的力量融合践行,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当代青年必须完成的使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爱心犹如火把,能够光照后人,代代传承。
新闻推荐
周丽晨是陕西省兴平市一名普通的下岗职工,也是一名寻找被拐骗儿童的志愿者。几年来,她利用互联网持续关注并跟进失散家庭的寻亲信息,走遍大江南北,总结出了“网络地理环境寻找法”,让50多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