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酸甜苦辣,见证付出,携手前行 本报追访曾经的采访对象,记录他们现在的变化

半岛都市报 2016-08-26 00:00 大字

好心人上门看望王帅。(资料图)

文/图半岛记者禚佩佩王晓伟

在过去的一年,半岛都市报《平度新闻》本着贴近民生、服务百姓的宗旨,在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见证着一批批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本报的报道和帮助下,他们摆脱了困境、实现了梦想、带着正义和真情继续前行。

一双手臂“写”担当

好人“郝”事不停歇

交运集团青岛平度温馨校车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有一位“中国好司机”、“感动平度”十佳人物——郝旭刚。2012年9月20日,他用一双温暖的臂膀抱起了患有痉挛性截瘫的小俊轩,三年多里,郝旭刚不但每天坚持抱着俊轩上、下学,还为贫困辍学的小俊轩姐弟承担学费和车费,并隔三差五地到他们家,给姐弟俩带去生活学习用品。在郝旭刚的帮助和努力下,俊轩到北京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俊轩的病情大为好转,这个家又燃起了希望。此外,郝旭刚还帮助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晓莉,给她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农忙时节,他抡起锄头,主动帮晓莉的爷爷奶奶干农活。另外,郝旭刚发起建立“郝旭刚爱心团队”和“郝旭刚爱心基金”向贫困学童、空巢老人源源不断输送爱心。更有一次不顾个人安危冲入火场救火,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工作中,郝旭刚敬业乐业、爱岗如家。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保证车辆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郝旭刚的车安全运行25000多公里,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本报最先报道郝旭刚的好人好事后,在全社会激起了爱心的涟漪,好人“郝”事不断涌现。更有越来越多的好心人通过本报向“郝旭刚爱心基金”捐款,想用这双臂膀帮助更多的人。郝旭刚以一颗善心,激荡起众人良知,以一个善举,呼唤起社会良心!这,就是郝旭刚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校车驾驶员的风范和使命!

斗转星移,1000多个日夜过去了。2016年7月1日,交运集团青岛平度温馨校车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为毕业班的乘车学生们开展“温馨校车”毕业季主题活动。在现场,记者再次看到了小俊轩的身影,如今,他已经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了。郝旭刚抱着俊轩下车,两人依依不舍,郝旭刚叮嘱小俊轩要坚持康复训练,他会抽空过来探望,如果俊轩有什么事情,也可以给他打电话。当郝旭刚得知俊轩家里有3000斤桃子滞销后,马上向交运集团反映情况,通过企业公众号转发和呼吁,顺利帮俊轩一家将滞销的桃子销售一空。记者了解到,前几天,郝旭刚又到俊轩家里探望,帮助小俊轩学习和进行康复训练。郝旭刚从俊轩父母那里得知,他们想让俊轩放弃初中学业。因为俊轩在上学时,行动不便,又不好意思和同学开口请求帮助,所以经常憋屎憋尿,现在尿路有感染的症状,正在治疗。另外,上初中以后,也担心他学习跟不上,不能真正学到文化知识。此外,俊轩自己想要一个电动的轮椅,但父母担心他不会正确操控,难免磕磕碰碰,因而没有立即同意他的要求。

郝旭刚说:“让每一个孩子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就是我的工作职责,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遇到俊轩这种情况,相信每个人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希望小俊轩升入初中后,能健康快乐成长,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也会做好本职工作,以后遇到困难的孩子,我还会主动帮扶。”

王帅与爷爷奶奶

有了生活保障

2015年,本报以《娘去世,爹出走,这娃命真苦!》为题报道了蓼兰镇杜家小学上三年级的王帅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捡废品为生。报道刊发后打动了很多读者,他们纷纷致电本报热线88386669,并且有众多爱心人士向王帅捐献了善款并亲自探望王帅一家人。

在蓼兰镇杜家小学上3年级的王帅,目前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暂时借住在本村张建河的老房子里,依靠捡废品的爷爷奶奶勉强维持生活,36码的脚上却穿着40码的鞋子。本报报道了王帅的故事后,青岛世纪盛赫豪车会所店长荆朋带领工作人员前往王帅家中看望了孩子,并为王帅送去鞋子以及大米花生油等生活用品。

如今,记者再次来到王帅家中了解到,蓼兰镇人大主席刘培增和蓼兰小学校长孙瑞成到杜家小学看望王帅同学,分管教育的刘培增决定每年拿出2000元钱,放到杜家小学,用于孩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的补贴;蓼兰小学动员老师、学生向贫困生捐款,并拿出捐款2000元,补充杜家小学“爱心帮扶基金”。如今,学校和镇政府都会定时去王帅家中探望这一家老小并定时送去生活费用和生活用品,王帅在学校中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生活和学习都正常进行。

收集报纸35年

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李园街道庞家沟村有个集报“狂人”,他就是55岁的王功明。记者采访了解到,王功明自幼就喜欢读书看报,自35年前开始收集报纸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收藏的报纸已有5万余份,王功明告诉记者,他希望寻找跟他一样喜欢集报的人,但是一直没找到,希望通过本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准备将报纸围绕“领航中国”的主题,整理成航天、体育等十大系列,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开办平度第一家报纸博物馆。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一直想寻找志趣相投的报友交流一下经验,但是我个人力量太小,我相信平度一定有跟我一样热爱收集报纸的,我非常期待能找到这样的报友。”王功明告诉记者。

如今,通过本报的报道,热爱集报的王功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支持,他也逐渐认识了更多跟他一样热爱收集报纸的报友。“现在,认识的报友越来越多,大家一起交流切磋,互相学习,不但生活更充实了,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益匪浅。”王功明告诉记者。

妻子因车祸致高度残疾

丈夫风雨相伴

在新河镇驻地的灰埠村1000多户里,有这样一个18年风雨同舟相爱相伴不言弃,既不幸又和谐幸福的家庭,孟冬丽因车祸致高度残疾,丈夫肖军杰不离不弃地照顾,在当地成就了一段佳话。本报以《妻子因车祸致高度残疾丈夫9年间风雨相伴》为题报道了这一家人之后,引起了社会关注,激扬了社会正能量。

记者了解到,自从在岳父母眼前许下“您老放心,我会一辈子对她好,不会让她吃苦受罪”的诺言后,努力践行成为肖军杰的日常行动。由于孟冬丽车祸后,从胸口以下全部失去知觉。一个30多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不仅又当爹又当妈照顾8岁的儿子,而且,还要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妻子,一天三顿要给她喂饭,早晚要给她穿脱衣服。晚上每两个小时给她换一次尿布,白天还要经营超市和短途出租挣钱养家糊口。

现如今,在肖军杰的精心呵护下,孟冬丽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肢有了知觉,把做好的饭菜端到眼前,自己用长把叉子勺子吃饭,不再用肖军杰喂食。肖军杰为孟冬丽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天好时就把孟冬丽背到轮椅上,让她出门晒晒太阳,和邻居说说话,虽然经历了众多苦难,但是因为有了爱,如今这一家人也是生活幸福,左邻右舍也都照顾帮助,整个村庄也是洋溢着友爱。

之新闻追访

新闻推荐

“我对军营生活充满期待” 敦化路街道10余人参加征兵体检,本报为您解读更多相关政策

半岛记者张海玉8月12日,记者从敦化路街道办武装部获悉,2016年度征兵体检工作已经结束,辖区10余名年轻人从兵役登记的人员中经过严格筛选,参与了体检。“之前听说过参军体检很严格,有了一定的心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