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取水口,清清水库边的深井掘进

陇东报 2016-08-12 00:00 大字

七月,骄阳似火,烘烤着大地。七月,这流火的季节,兰州第二水源地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满载着兰州人民的无限期待,浸透着建设者勤劳的汗水,演绎着一首动人的建设交响乐……

1.为了赶工期快步跑进场

7月7日早上8时许,记者乘坐兰州市水务公司的车前往水源地建设工地,10时许,在水务公司法规部王福禄部长的引荐下,记者和水电六局兰州水源地取水口项目部的相关负责人打了个照面。随后,被安排在“警卫室”,这里就是记者的临时住所。

第二水源地取水口项目部营地距离刘家峡水库约三四公里,是建设者们把一个小山头挖平建上去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电六局”)项目部在院子里搭建了三排彩钢房,门上标着会议室、经理室、财务室、工程部、安全部等字样,一目了然。站在项目部的大门口,远远望去,能看见刘家峡水库清澈的库水,水面上一个接一个的汽艇来回游动。

据了解,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享誉国内施工建筑行业,尤其是地下工程施工方面,树立起了此类工程施工的一座座丰碑,出色地完成了诸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先后在鸭绿江、岷江、黄河、牡丹江、闽江、嫩江、乌江、淮河、澜沧江、松花江、金沙江等干流上修建水电站多座。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质量奖金质奖”、“鲁班奖”等殊荣。曾荣获年度“全国十大优质工程之一”、“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奖”、“水利电力部二级优质工程奖”、“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等荣誉,曾多次荣获中国水电集团优质工程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水电六局有限公司取水口项目部经理于忠金,是水电六局有限公司三分局副局长,他对自己的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坚信不疑,他也坚信他的企业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兰州人民交给他的这项“民生”工程。

他个子不高,是个麻利精明的东北人,一口地道的东北话。1998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水工专业毕业后就到了水电六局干技术员工作。他从普通的技术员干起,从工程部部长、总工到项目经理、分局副局长一路走来,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东北三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到河南的南水北调工程,再从安徽的宣城市关庙水库到兰州的水源地“民生”工程,他的脚步总是停不下来。

于忠金告诉记者,他们是去年8月跑步进场的,因为兰州第二水源地工程太紧,原来设计40个月完成,为了兰州人民早日喝到刘家峡的纯净水,工期修订为17个月,这对他们建设者来说,肩上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他们项目部承担着5个井洞的建设开挖,首先动工的是5号支洞,为水电四局TBM掘进机进场开辟道路。“5号支洞可以说是我们的样板工程,不但质量符合标准,顺利通过验收,而且还提前16天完成了掘进任务。”

据了解,5号支洞属于常规钻爆段,洞长约600米。能否如期地实现EPC总承包制定的计划目标,能否打好工期的攻坚战,保证水电四局TBM掘进机按节点工期进场,是战略总攻的关键一环。在这种时间如金的特殊时刻,项目经理于忠金、生产经理牟洋、总工程师张大伟和经营经理罗义涛等班子成员,吃住在工地,和工人们白天一起进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才出洞。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吃的是面包,喝的是自来水,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无论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只要洞内有情况,他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决难题、指导工作,兢兢业业地把好每一道关口。

“洞挖进尺在时间的‘监督\’下,呈直线上升状态,良好的业绩在汗水的浇灌下,闪现着夺目的光环。”生产经理牟洋说。这时记者发现,不善言语的牟洋嘴角露出了笑容,笑的是那样迷人。

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80后牟洋,已经在水利水电工程工地战斗了8个初秋了。他喜欢体育,爱好篮球,对NBA情有独钟,詹姆斯是他的心中偶像。自从2015年8月来到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以来,一直担任项目生产经理职务,是项目部最年轻的中层骨干。

牟洋说,由于这个工程是EPC项目,开工较急,刚进场时,人员不足,图纸也不全,加上这个工程的难点重点是穿越洮河施工,面临深竖井正井要快速开挖、立井转平洞开挖、衬砌、引水隧洞岩塞爆破等多项课题,在施工方案尚未编制的紧迫情况下,他带领技术人员进行前期重点方案的编制。由于工期特别紧迫,白天他带领技术人员与测量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和勘测,每天行走15公里。晚上讨论方案、编制方案都进行到后半夜,在施工方法选择上最终采用矿用掘进方法,根据竖井深度不同分别采用III、IV、V型井架,矿用凿井绞车提升,伞钻钻孔爆破,整体液压组合模板衬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终5号施工支洞实现了提前16天顺利竣工的好成绩,为TBM的顺利进场施工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2.月进尺253米创洞挖纪录

常言说“后期保障工作是施工生产的先头部队。”这话一点不假。记者在水电六局采访时就从项目部经理于忠金嘴里听说过。他说:“我们项目部综合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据了解,这支人数不足20人的队伍,在队长卲坤的带领下,承担起项目部全部的供电、供风、供水任务。

一天上午,记者终于见到了忙里偷闲的卲坤。他是一个地道的辽宁人,初中毕业后就被招工到了水电六局当上了一名水电工人。今年54岁的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在36年的水利水电工程中,练就了一身真本事。作为兰州水源地取水口项目部的综合队队长,无论钳工、电焊工、电工,还是机械设备维修,他样样精通,拿得起放得下。7个工作面的风、水、管路、设备安装、维护,都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保持着正常的工作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了工期。

“无论是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难耐的夏季,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施工现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陪记者采访的赵鑫说。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3号施工竖井落地后,在准备向主洞进行钻爆作业时,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井底作业的工人发现在洮河方向的岩层间,有水渗透现象,而且水流越来越大,洞内积水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施工,如果不及时排水,施工将受到严重影响。凌晨1时许的一个电话,把睡梦中的卲坤惊醒了,当他了解到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后,立即组织队里的骨干,将水泵、排水管和电缆等材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完毕,并立即驱车赶到了3号井。在他的指挥下,迅速将水泵、排水管和电缆吊入井下,经过1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水泵接好了,洞内的积水源源不断地抽到了地面,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掘进。

4月4日晚,天正下着大雨,坐落在2号路段的电源互感器突然爆裂,致使2号和3号整个线路都处于停电状态。当得知2号井下还有10多名工人没有升井的情况,他心急如焚。如果井下的工人不能及时升井,那他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很大的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营地的备用发电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工地。时间就是生命,经过1个小时的紧急调运,将发电机运到了现场,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启动发电,保证了10多名工人安全升井。还有一次,位于营地10多公里的4号井也突然停电,10多名工人被困在井下。他再次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备用发电机运到了现场,使被困工人顺利地升到地面,避免了一次人员被困井下的安全事故。“作为后期保障工作人员,做好安全保证是我的职责所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卲坤说。

一面抓质量,一面抓安全,一面抓进度,三者谁也不能掉队,只有齐头并进,才能保住辛勤创造的劳动果实。在这一点上,兰州水源地取水口项目部人人心中都有一本经,这个经就是科学。

项目总工张大伟是主抓质量的责任人,他在质量控制方面,紧紧围绕质量控制规范,把好原材检测关、砼拌制关、岩石开挖关、混凝土喷锚支护关等,这环环相扣的每道环节,都关系着工程质量的命脉。在工作中,他不放过任何疑点和任何缺陷。一个循环出现的问题,决不能传递到下个循环。5号施工支洞有一段地质条件较差,被定为四类围岩。针对这种现状,他们及时采取了钢支护、喷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最终闯过了这道难关,施工进度直线推进。

一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努力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众志成城的良好势态。5号施工支洞在全体建设者的努力下,一个月创下了253米的洞挖高产纪录,按期顺利完工,为水电四局TBM掘进机顺利进场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掘进条件。

第二水源地

建设

地下掘进者汗水铸辉煌

连日来,记者在水电六局取水口工地采访时,与建设者们同吃同住,白天在现场采访,下班了,又和他们一起在职工食堂排队打饭,聆听他们走南闯北,战山斗水的故事。有井下的放炮工,有技术精湛的风钻工,也有默默无闻为后勤工作的老书记,现在就随记者的镜头,让我们首先走进百米深处的放炮工和风钻工。

7月10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

的寒冷/藏满岩屑的指甲/额头上黑白点点的灰泥/你黑呼呼的脸减弱了黑的幽暗/作为隧道风钻

口竖井,刚下过雨的刘家峡天蓝水蓝,空气格外清新。大地在太阳的照射下,空气中散发着青草、玉米和泥土的芳香,使人心旷神怡。

兰州水源地取水口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境内,距离刘家峡水库大坝上游约4公里处的水库右岸岸边,上距折达公路祁家渡大桥约380米,下距洮河口约2.4公里处。工地一座20多米高的井架如巨人耸立,正在不时吊运井下挖掘出来的渣石。记者戴上安全帽,穿上长筒胶鞋,戴上口罩,感觉自己也成了一名水电工人。在取水口的安监室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和他们一行5人乘坐罐笼下到距离地面113米深的井下。

百米深处是另一番景象,一台装载机在井下来回奔跑,将隧洞一头掌子面炸下来的渣石运到竖井口,然后装进上下吊运的罐笼。巷道里有好多积水,能漫过人的小肚腿。

隧道的另一头,矿灯在雾气中交相辉映,风钻的嚎叫声震耳欲聋,一米以外无法听到对方的说话声。记者跟随安检人员一直来到正在打眼的掌子面,只见4名风钻工一人抬着一台风钻,钻杆在气体的推动下,一厘米一厘米地钻进岩石,钻工师傅们头顶安全帽,双手紧握着钻柄,巨大的震动使他们双臂剧烈抖动,他们用力地稳住机身,汗水从他们的脸颊流下,流出黑白分明的轮廓,只有会说话的眼睛在来回扫视着走进掌子面的人。有一个瘦小的钻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看着眼前身材瘦小、肤色黝黑的他,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是一名打眼放炮工,因为这可是个力气活。钻到预定方位,不想2.5米长的钻杆竟被岩石紧紧夹死。他与工友们一道,借助工具,连敲带拔,好不容易才将钻杆取出。

“这是常有的事,毕竟凿炮眼爆破就不容易,那是一米一米掘进的。”他抹了把汗,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就是炮工林启鹞。

今年46岁的林启鹞,福建宁德人。17岁出门打工,已经在煤矿、水电、铁路等隧道工地干了28年,曾在云南、山西、山东等十多个省的隧洞建设工地干炮工。去年8月从云南转战到兰州水源地取水口隧道建设工地。“能为兰州水源地尽力我深感荣幸,因为这是个‘民生\’工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林启鹞笑道。

“取水口隧道工期很紧,只有18个月,为加快进度,施工单位从东西两头同时掘进。”林启鹞说。

炮工可说是隧道施工强度较大的工种。“一个炮眼直径4厘米,深约2.5米,每个工作面要凿200多个炮眼。因为隧道内岩石为围岩,爆破得十分谨慎,我们采取分次爆破,严格控制炸药量,每次爆破控制在掘进1米左右强度。”林启鹞说。

在昏暗狭长的隧道,浓烈的炸药味混合着矿尘味,刺鼻难闻。高温也让人闷热难耐。“最难熬的是5月到8月份,隧道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在高温下作业,别说是上衣,就连内裤都湿透了,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光着膀子干活,水鞋倒出来的都是汗水。”林启鹞说。

林启鹞说,因为工期紧,隧道都是24小时不间断施工,炮工一个月至少有半个月得干夜工,从零时一直干到凌晨5时,一人一天要打30多个炮眼。

记者想体验一把,来自河北的张班长委婉地拒绝了记者的请求。他说:“安全要紧。”说着把记者拉出了掌子面。

因长年在外奔忙,无法照顾家人,林启鹞心里感觉很愧疚。每隔两三天,林启鹞便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儿子打电话。儿子总是追问:“老爸,你啥时回来看我啊?”林启鹞听了,眼角噙满泪花,只好连哄带骗:“儿子,快了。”“没办法,我也说不准啥时能回去,明年春节估计也回不去了,因为现在正是隧道施工的关键时刻。”这几天,林启鹞感觉胃疼,但他一声没吭,仅服了几片胃舒灵,便忍着疼痛上工地了。

离开取水井隧道,记者回头看了看他们工作的掌子面,林启鹞和他的几个工友们正双手攥着沉重的风钻,一厘米、一厘米地钻着炮眼……此时,记者突然想起一位诗人写给掘进工的诗,在这里记者愿把这首激情昂扬的诗献给他们。

一切过于耀眼的/都源于黑暗/隧洞内你羞涩的笑洁净/克制/你礼貌/手躲开我从都市带来

工/你却发出真正的光芒/在命运升降不停的罐笼和潮湿的掌子面/风水绳在风钻气缸的牵引下绷紧了/我猜测/你匍匐的身体像地下水正流过黑暗的河床/此时/是我悲哀于从没有扑进你的视线/在词语的废墟和熄灭矿灯的纸页间/是我/既没有触碰到麦穗的绿色火焰/也无法把一座矸石山安置在沉沉笔尖……

7月11日上午9时许,记者又来到3号井,由于刚下过一场雨,3号井地面场地到处是泥泞,两台铲车在泥泞中装运着从井下吊上来的渣石。现场工作的蓝野公司监理员小程告诉记者,3号井竖井深度达240多米,井下主隧洞已经掘进了400多米。随后,记者又来到2号井。经过登记、再次武装后,记者一行人乘坐吊桶进入深约300米的3号竖井。这里漆黑一片,手里拿着的手电筒隐约能看见竖井岩壁上露出的锚杆头。正在记者感叹之余,吊桶已经到了井底,用时1分20秒。隧洞内光线不是太好,在矿灯和手电筒的光束下,看见支护工人正在给巷道喷浆维护,环顾岩壁,留在岩壁上的钻爆残眼清晰可见。“由于这里的岩石硬度比较好,留下的残眼就很多,基本上实现了光爆。”刚打完炮眼的班长说。“这条隧洞,一头通向取水口,一头将穿越洮河,也是一个挑战。”项目部负责人牟洋说。

说完了隧洞内掌子面的打眼放炮工,让我们把镜头投向一位今年62岁的老水电人孙爱国。

2015年8月,由于兰州水源地项目部人力不足,已经退休的孙爱国被项目部返聘到兰州水源地工作,担任党务和后勤工作。“孙爱国来兰州水源地项目部工作后,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所有后勤工作,他跑前跑后,从未休息过。为了让工地早日供上电,他先后跑兰州不下15趟,永靖和东乡两县跑了不计其数,终于使项目部营地照上了电,工程也按期开工建设。”物资部部长陈辉告诉记者。

孙爱国说:“我们项目部承担的水源地工程,地质条件差,大多是围岩地段,属于钻爆施工工程。我们都知道,钻爆工程就意味着要用大量的炸药和所需要的雷管。由于爆炸物品的特殊性,办理爆炸物品需要办理大量的手续,只要有一项手续不全,就没法办下来相关手续,直接制约着工程施工进展。我跑兰州,跑永靖,跑东乡,在经过45天的来回奔波后,终于办下了相关手续,使工程如期开工,保证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在与记者谈及家庭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水电人落下了心酸的泪水。他说,他的父母早年去世,每次他都在外省,连父母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的妻子由于是癌症晚期,在2010年12月也离开了人世,女儿在辽宁上班,这是他的唯一亲人了。每每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时,他都哭成了泪人。

几天的采访,记者感慨很多。就要离开水电六局有限公司兰州水源地取水口项目部了,记者问及于忠金还有什么难处时,于忠金经理告诉记者:“在取水井工地,我感觉责任重,压力大。一是工期紧。二是施工难度大,最重要的是隧洞要从洮河下面60米处穿越。三是取水口岩塞体的爆破。因为取水口岩塞施工是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的重点主控项目,需对岩塞体、聚渣坑及周围岩体进行必要的先期超前灌浆,同时施工期要加强支护,做好施工排水;由于岩塞口地形复杂,局部有尖锐的凸起和凹陷,炮孔施工时易打穿岩塞且打穿后封堵困难,施工时需加强控制措施;需对岩塞口上部边坡进行超前支护,保证岩塞口上部岩体运行期稳定。岩塞体的爆破,虽然只有12米的岩塞体,要打105个炮眼,还要处理好渗水(因为距离水库水位太近),爆破时需要3.8吨的炸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说到工程,于忠金总是滔滔不绝,专业而详尽。

最后离别时,记者握住于忠金粗糙而有力的双手,祝福他“一炮成名”,不留遗憾。“这是我最大的挑战。”于忠金说。

看着项目部挥手“再见”的工友们,记者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干巴的嘴唇,最终没说出一个字,感觉眼眶热热的……

□兰州日报记者马进帅文/图

新闻推荐

愿花70万搞垮对手动力何来?

广州白云区鸦岗村村官萧裕超在村主任竞选中落败后,竟出资70万让自称“纪检干部”的张超明找人“查处”对手邓某。张超明在没有“搞定”的情况下,找人劫持杀害邓某。近日,广州中院对这起非法拘禁、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