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投资理财切莫踩上“飞单”地雷

阳光报 2016-08-26 00:00 大字

有媒体报道,民生银行北京西客站支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因没能及时兑付,导致20位客户损失超3200万元。事发后,银行方面以理财产品与本行无关为由,拒绝对投资者进行赔偿,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原来,这些客户是踩上了“飞单”地雷。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向客户销售非本银行的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要么是为了骗钱虚构出来的,要么虽然是真实产品,但并非银行发售,属于私自代销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理财产品,许诺的收益高,风险也极高。

近年来,“飞单”现象屡见不鲜,多家银行卷入其中:2012年,华夏银行员工私售“飞单”案曾引发轰动,数百位投资者超1亿元资金打了水漂;2013年,中信银行再曝“飞单”理财诈骗案,上百人4000万元血本无归;2015年,广发银行被揭露767万元“飞单”案件;两年前,华融普银非法集资案揭开的“飞单”乱象更令人咋舌,该公司非法募集了39亿元,涉及全国约3223名投资人,许多投资人是在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国泰君安等多家金融机构购买的……

“飞单”这种畸形的理财产品之所以有生存空间,系多方面因素所造成,但始作俑者无疑是急需资金的企业。一些企业因获取资金渠道有限,于是,以高额佣金回报贿赂银行工作人员,借他们之手,利用银行场所“骗财”。个别银行员工则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与企业一拍即合。以华融普银案为例,公司给销售人员的佣金竟然高达5.5%。也就是说,如果售出2000万元的理财产品,就能一次性获得110万元的佣金,而银行自有的理财产品给理财经理的提成只有千分之二,甚至低至万分之三。做一笔“飞单”,赚的钱比一年工资要多得多,很容易导致银行员工铤而走险。另外,银行内控的漏洞,也给不良员工有可乘之机。

而客户之所以会踩上随时可能爆炸的“飞单”地雷,一个重要的原因经不住高回报率的诱惑。“飞单”中,私募基金给出的年化收益率,不仅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甚至比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还要高出许多。仍以华融普银为例,公司承诺给投资人的收益为11%,确实会让人怦然心动。另外,投资者把对银行的信任与对员工的信任划上了等号。在他们心目中,银行信誉高,理财产品又是在银行营业场所办理、由银行员工打理且签订投资协议,这让他们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银行也有“内鬼”。

为解决“飞单”乱象,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其中要求商业银行明示代销产品的代销属性、发行机构、合格投资者范围等信息,不得将代销产品与存款或其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混淆销售;通过营业网点代销产品的,应设有专门区域销售,该区域要有明显标示。但是,再规范的制度,也总有钻空子的“老鼠”。“飞单”透支的是银行的信誉,银行理应强化内控机制,堵塞漏洞,杜绝“飞单”。同时,理财陷阱的层出不穷,也需要投资者多学习一些风险识别技巧,防止踏上“飞单”这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 上海金融报

新闻推荐

高新交警督导校车公司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阳光讯(黄旭吕卫鹏记者张允铎)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校车运输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保证学生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结合交管局《关于开展新学期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交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