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国内首个网约车司机标准发布 有三类违法记录人员禁入 提高网约车安全,这只是开始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7-14 16:22 大字

网约车司机禁入标准为安全乘车保驾护航。

7月12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滴滴出行,发布了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首次明确网约车驾驶人员资格审查的“负面清单”,有重大、暴力和危害公众安全的犯罪、严重治安违法、交通安全违法等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的人员,都将被一票否决,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三类人员禁止进入平台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12月13日,由滴滴牵头筹建,因而此次网约车司机标准是一次行业自律性的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禁入标准中提到,涉及以下三大类违法犯罪记录以及精神病的人员,都将被禁止进入移动出行平台。

重大犯罪禁入:

在逃人员或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强奸罪、猥亵罪、拐卖罪、绑架罪、抢劫罪、毒品犯罪、故意伤害罪、盗窃罪、扰序罪、淫乱罪、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否认。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禁入: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结伙殴打、多次殴打、伤害他人、猥亵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向他人提供毒品、教唆他人吸毒否认。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禁入:

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涉牌涉证类违法、无照驾驶、其他扣12分的违法行为。

除此三类犯罪记录以外,其他有前科公民则依然可享有移动出行平台就业权。

为安全乘车保驾护航

事实上,自网约车诞生以来,网约车运营模式就因安全性和行业规范不足备受争议。尤其是,专车运行公司忽视对专车车主资质背景的审查以及上岗培训,导致不少有犯罪前科的人员进入该行业。例如,今年3月,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通报显示,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网约车乱象层出不穷,其源头在于网约车平台。目前,绝大多数C2C出行平台都采用加盟模式,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降低门槛、降低审核标准、放松对司机的把关,致使管理漏洞百出,恶性事件不断。

其实,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无论是便捷,还是实惠,“安全”总是最为基础的前提。因此,在去年10月,交通部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开展整治网约车的专项行动,意在为人们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但遗憾的是,专项治理行

动没能从根本上遏制网约车乱象的发生。

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此前已对网约车司机准入资格有所限制。滴滴出行介绍说,司机和车主在注册账户时,需要提供身份证、驾驶证和车辆行驶证信息,只有三证信息全部真实有效才能注册成功。

此次禁入标准的发布,是否能真正提高网约车的安全性呢?在专家们看来,“负面清单”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这仅仅是个开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提高司机、车辆准入门槛,加强实质审核是保证网约车乘客安全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信息共享机制,政府应该把相关信息,如司机有无犯罪记录、有无吸毒史、车辆年检结果等提供给约车平台,为平台对司机、车辆进行实质审核和有效管理提供可能性。”

有专家表示,既要要求平台内部对其平台下的车辆进行审核、管理,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又需要政府部门从外部对平台进行必要的监管,形成外部压力,防止平台只考虑商业利益而忽视安全监管,最终形成“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的监管体系。

不过,作为“互联网+”的新兴行业,网约车安全水平的提升,在建立标准之外,还来自于新技术“加持”。有专家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安全保护举措,才能真正带动移动出行行业逐步规范安全发展。从目前企业的实践来看,各家网约车平台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技术创新来为出行安全提供保障。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其安全出行五大保障举措已于近期上线,比如“行程分享”让乘客进入APP主界面就可以在微信、QQ和短信3个渠道把行程信息分享给亲友,而“车型一致”则保证了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事故的可追溯性。

易到方面则介绍说,易到即将在新版本中推出人脸识别功能,现已与技术提供方签订协议。此后,司机每天需要以“扫脸”的方式签到,已确保不让“李鬼”冒名顶替。同时,易到还基于大数据发布了易盾系统,为每一位司机的每一次行为画像留存相关数据信息,以刻画司机的信用状况。

本次首个网约车司机禁入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可以预见,网约车司机的犯罪行为将会减少。但网约车成熟的运营规范和监管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随着国家的规范举措越来越完善,我们期待网约车尽快脱离野蛮生长的时代。

据经济日报、新华网

禁入标准

涉就业歧视

新发布的移动出行驾驶人员禁入标准,采取的是“一票否决”模式。换言之,只要留有“负面清单”中的相关前科,在滴滴平台将终身不再具有申请成为网约车驾驶员的资格。这样的禁入标准,不可谓不严苛。但设置禁入标准,拥抱的是传统的管制思维,这与网约车的开放共享形象无疑存在抵牾之处。

相比仅仅代表过往的前科,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约车平台,完全有能力鉴别出驾驶员当下的实际表现,它本来是可以给人“从良”机会的。

让有前科的人,也可以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是文明社会的共识。如果一个人只要有了某种前科,就被认为不可改变,就应该被终身歧视,前科就将成为洗不掉的“红字”,这显然不利于其回归社会。

对于“前科公民”的限制性就业规定,相关立法都很谨慎。相比之下,网约车驾驶员禁入标准,似乎随意了些。值得一说的是,无论是现行法律还是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都没有禁止“前科公民”从事出租车经营活动。出租车如此,网约车又特殊在哪里呢?

滴滴出行的网约车驾驶员禁入标准,不仅找不到充分的法律依据,相反,《就业促进法》中“不得实施就业歧视”的规定,也应该适用于有前科人员——除非通过立法方式明确规定有前科人员禁入某些特定职业,否则理应遵循“法无禁止即可行”原则。

《刑法》对于有前科人员规定有“前科报告制度”,即: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既然如此,相比网约车平台直接在准入时“一票否决”,为何不在明示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把选择权交给乘客?

好在这只是一家企业的禁入标准,对别的平台不具有强制效力。网约车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其追求“一劳永逸”的强力监管,不如信任市场的纠错机制和完善机制。

据新京报

新闻推荐

旧房翻新看过来

如今,大多数人是因为旧房子原有的空间规划或者空间装修不能满足现在的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造翻新,那么如何改造呢,下面来看看西昌龙发装饰设计师王春丽怎么说,有需要的赶快看过来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