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秦怡避难到会理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9-23 17:46 大字

文/张勋国

那是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陪都重庆,著名电影演员秦怡不忍国民党的消极抗日,以及国民党军官的胡作非为,选择一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道路——西康之行。来到了边陲小城会理避难,她在会理期间,深入底层,走家串户,亲临煤矿,目睹了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让她揪心万分,她一度燃烧斗争的火焰,真是“底层疾苦,心底波澜”。

在重庆,秦怡所在的话剧团一次应邀去伪“中央训练团”演出,剧场里,台上演员们满腔激情地演出抗日节目,台下却叽叽喳喳、指指点点,戏还未结束,党军官员就吵吵嚷嚷冲到后台,要将包括秦怡在内的女演员们拉走,秦怡万万没想到这些党国的精英,在前方一听到日寇就谈虎色变,而在大后方却是寻欢作乐,一向以温柔文静著称的秦怡也投入了战斗,她成了一头愤怒的狮子,一个无畏的斗士。这件事给秦怡的剌激震动很大,感到重庆一刻也不能再待下去了,必须立即离开。

秦怡失踪了……可是,剧团里谁也没有想到她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道路,这就是西康之行。在人们心目中,西康是个荒凉、贫瘠的“蛮夷”之地,盗贼、绑匪横行,瘟疫、械斗不止,使人不敢涉足的畏途。秦怡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在剧作家吴祖光等人的帮助下,由画家丁聪陪同(丁聪到西昌后随即返回)搭乘物资委员会装糖的卡车,她开始了漫长而艰险的旅程。一路上栉风沐雨,攀山越岭,穿行在瘴疫弥漫的丛林、沟壑之中,不仅要提防拦路抢劫打黑枪的匪盗,还要时时小心翻车,因公路年年失修,坍塌得厉害,车毁人亡的事故时有发生,经过几个月的颠簸,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到达目的地会理。

会理是一个川滇交界的偏僻小城,贫困落后自不待说,这在秦怡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这儿无戏可演,但她闲不住,深入底层,走家串户,接触受压迫最为深重的劳苦大众,她多次去煤矿了解矿工们的疾苦。那时候所谓的矿井实际上跟小煤窑差不多,矿工们天不亮就躬着腰爬进坑道,一镐一镐地刨掘,又四肢着地用背篓把煤拖出来,他们的衣服被撕成了碎片,身上布满了带血的伤口,没头没脸的煤粉,只有两只眼珠迟钝地转动。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劳作,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也最多只能熬上五六年,即使不死于冒顶、塌坑和瓦斯爆炸,也被耗尽了心血,榨干了骨髓,而默默地倒毙。耳闻目睹“煤黑子”们的惨状,秦怡的心中充满了悲哀和愤懑,再加上坏人作威作福,横行无忌,好人受欺受辱,家破人亡的事情屡屡发生,更激起她的不平和愤慨。她曾多次捏紧拳头,要挺身而出跟骑在善良人们头上的坏蛋斗。但被好心人劝拦住了,“你一个赤手空拳的女人家,怎么斗得过他们。弄不好把命都搭上了,他们照样行凶作恶。”是呀!她是来这里避难的,无权无势,怎么斗得过那些大权在握的官僚和由他们庇护的地头蛇呢!……

秦怡在会理的这段充满着愤懑、悲哀和斗争的情感交织的历史心曲,永远留在了会理人民心中。秦怡的这段历史资料是根据报载《秦怡之路》之九话剧《名旦之忧》和之十《西康之行》。

至今,秦怡之路已是70余年,荣幸的是当我们在2014年春节,于北京卫视艺术家春节联欢晚会上,听到主持人介绍坐在圆桌座椅上的92岁高龄的秦怡,目睹神采奕奕的秦怡,我们非常高兴,顿时她避难会理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再一次又被喜爱她的会理人清晰地想起。

秦怡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秦怡,1922年2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影视、话剧女演员,表演艺术家 。

她16岁离家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担任话剧演员,1941年成为中华剧艺社演员。1946年凭借在影片《遥远的爱》中的演出成名。建国后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副团长。50年代因主演《马兰花开》被中国观众所熟知。1983凭借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2004年被授予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2005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2008年获选第7届中国十大女杰,2009年获得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及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生成就奖。

新闻推荐

揭秘“医托”骗局: 与医疗机构勾结三七分成

上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再次引发社会对“医托”诈骗犯罪的关注。相较于其他诈骗而言,“医托”诈骗不仅骗财,还会耽误患者就医,直接危害患者健康乃...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秦怡避难到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