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袁露张承志的文字在近年的文学作品中犹如暗夜里耀眼的

竹海长宁 2015-07-11 13:51 大字

□ 袁露

张承志的文字,在近年的文学作品中,犹如暗夜里耀眼的一束光,照亮天际。当今的文化市场,各种戏说和各类传记成为畅销商品,偶像言情剧占领了文化消费市场。文化产品制造者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传播怎样的社会公德,构筑怎样精神体系的时候,张承志横空出世,以手中的笔,呼唤道德与信仰的回归,《清洁的精神》是他的散文里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黑夜里,他的散文如同一张铺天盖地的大幕,熠熠生辉的是他沉静的讲述,让我们跟随着他的足步,如朝圣般,庄严肃穆地走向箕山—那是许由埋骨处。他静静讲述了《史记?伯夷传》中许由的故事,“没有今天,我不可能感受什么是古代。由于今天泛滥的不义、庸俗和无耻,我终于迟迟地靠近了一个结论:所谓古代,就是洁与耻尚没有沦灭的时代。”“那是神话般的、唯洁为首的年代。”以今时今日的观点,无论是帝尧禅让还是许由洗耳都只是迂腐者的行为艺术,但在张承志看来,在那洁与耻尚未泯灭的时代,人相竞洁的精神是那么理所当然又激荡人心。中原和大禹治水的夏王朝已然远去,许由墓湮没无存,张承志近乎翻译古代汉语式的讲述这些故事,是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名与利,人应当怎样地活着。

荆轲刺秦的故事,悲壮至极,是影视剧中的常用题材,在一部众多大腕明星云集的《英雄》里,夸张的剑气和美仑美奂的轻功,制造出颇具卖点的影视效果,但真正的历史,那绝不是快意恩仇和仗剑江湖。张承志在文章里讲述了专诸、豫让、荆轲三个刺客的故事,用手中的笔,为烈士招魂。更意味深长的是那些事件中的普通人物体现出的惊人素质,关于信与义,他们怎么可以如此地活着又如此地死去!

聂政刺杀侠累成功后,“皮面决眼,自屠出肠”,担忧姐姐受到牵连,聂姐哭道: 我怎能因为惧死,而灭了贤弟之名!最后自尽于聂政身旁;田光只因为太子丹嘱咐了一句“愿先生勿泄”,便自杀以守密;樊於期也只因为荆轲说了一句“愿得将军之首”,便立即献出头颅,那是中国文化中“士”的精神,我注定无法成为英雄,那么,请让我献出所有,跟随英雄上路吧!在屈原自沉,文天祥殉国,谭嗣同就义,尾生抱柱中,古人真能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视若草芥吗?舍弃生命,那么生命之上,定有着他们更为敬畏的内容,那是绝对的道德和信仰。正是包括张承志在内的这些人,他们构筑起了几千年中国社会的荣辱观、道德感和精神秩序。那些背影已然远走,那些故事却流传至今,至少让我们知道,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中国人是如此地崇尚道德、坚守信仰,追求着荣誉和不朽的名声。

张承志语:我的微渺文学,不过是三片大陆的一怀沙土石砾。我用一生履历,否定了寄生强权和屈从金钱的方式。如今回顾当初,三十年弹指而逝,其间锻炼了的,也许只是立场。读者作证:在我至今出版的六十余册书籍中,并无附庸体制的文字。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在今天,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之下,却是精神文明的倒退,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负能量,老人摔倒扶起反被讹,英雄舍命救人被否认,兄弟不赡养老人对簿公堂等等。人们只碌碌于当下,追求物质而不再追求精神,追求金钱而不再追求荣誉,传统的道德已被丢弃,我们只选择中庸,低吟“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追思那遥远的古代!那些清洁的精神!读张承志的散文,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源于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强烈精神冲击,浓烈的情感和极致的精神追求。有人评价张承志的文字偏激,我想,对于已经开始麻木的群体,唯有浴火,才能重生,这个时代,需要一些激荡人心,振聋发聩又发人深省的声音。

新闻推荐

七洞沟恋情

■周晓航柳说:“这就定了,明天去七洞沟?”阳说:“我说的话几时变过,去七洞沟,明天!”柳没声响了,她不敢反抗阳,因为,阳有点霸道,尽管他们在谈恋爱,但总是他说了算,柳没多少话语权。幸好柳的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