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新国标能否终结瓶装水“乱名”时代

攀枝花日报 2015-05-26 02:45 大字

新闻事实:

5月24日正式开始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明确将包装饮用水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这意味着,“矿物质水”“小分子团水”“雪山水”“弱碱性水”等各种“概念水”,都将退出市场。新国标还规定,如果包装饮用水添加了用于调节口味的食品添加剂,需在产品名称的临近位置注明。

明明只是普通的城市自来水,加上一些添加剂,炒作一些莫须有的概念,就敢卖得比天然矿泉水还贵,这既对那些正宗的天然矿泉水构成了不公平竞争,更对消费者构成了严重的消费误导甚至价格欺诈。此番包装水新国标的推出,试图将天然矿泉水与人工包装水,在名称上完全区别开来,这对概念满天飞的瓶装水市场而言,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净化。随着天然矿泉水重新获得正名,“矿物质水”的名称乱叫时代也有望随之终结。

还需警惕的是,即便新国标出台限制举措,也未必就形势一片大好。商业广告的宣传策略本就是吸引人群来消费,包装水企业要想卖更多的水、更高的价,势必还会在法规的边界打擦边球,轮番推出各种忽悠人的新招。比如某名牌以往名为“富氧水”的瓶装水,因为新国标的限制已改名为“氧道活性含氧饮用水”“富氧弱碱性饮用水”。试问,这和当初“富氧水”的叫法相比,除了更长更拗口之外,到底有多大区别?

概念水忽悠消费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卖更高的价、赚更多的钱。而新国标之所以要在名称上严格规范,就是要让消费者看明白背后的本质——本质是什么?就是你买到的被各种概念包装的水,到底是城市自来水、普通天然水还是天然矿泉水。只可惜,要在名称上直接封杀厂家忽悠消费者的可能,知易行难。笔者认为,要想终结包装水只靠名称忽悠人的时代,倒不如直接要求厂家标出水源性质,A类是天然矿泉水,B类是普通天然水,C类是城市自来水——如此一来,一目了然,最能方便消费者选择。在一清二楚的分类面前,厂家再玩多少概念猫腻,恐怕也难骗到消费者了。

——据《新华每日电讯》 舒圣祥/文

为何一些水企热衷炒作“概念水”?究其原因,人们在生活中消费的不仅是某件物品,更是它所代表的符号。水企推出各种听上去“高大上”的产品,就是为了建构一套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符号体系,让消费者将它们当作某种身份的象征。

应该说,企业推新品主攻高端市场,是非常正常的商业行为,但现在的问题是,当水企都开始拼概念、玩花样,整个行业的生态就很容易陷入无序。比如,“雪山矿泉水”和“冰川矿泉水”的定位似乎很接近,但两者的价格为何相差那么大?比如,企业宣称“弱碱性水”“富氧水”有保健功效,是否涉嫌虚假宣传?

饮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议题,任何监管漏洞都可能导致公共危机。而此前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概念水”,都找不到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有些还处于监管盲区。2013年的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就已经让我们见识了标准混乱的后果。有关部门制定包装饮用水新国标,就是为了净化行业生态、让水企更规范。

从一些企业“新瓶装旧水”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制定新国标的初衷,还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由权威部门对新国标的具体规定进行更详细的解释,给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划定更清晰的红线;其二,对于一些企业加几个定语就改头换面上市的小伎俩,要及时予以规范和治理,防范以前的命名乱象死灰复燃。

当然,在要求水企严格遵守新国标的同时,广大消费者对各种“概念水”也要有更理性的认识。须知,口渴了买瓶水喝本来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饮用水再怎么折腾也都是那个味儿;没有多少人会因为你喝一瓶加了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高价水而对你刮目相看,花数倍的价钱购买一瓶玩噱头的水,并不是明智之举。

——据《新民晚报》 汤嘉琛/文

新闻推荐

90后不吸烟,事关控烟大局

□王钟的近日,国内某著名青年群体社交网站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表示自己从未吸过烟的90后占64.5%;仅吸过一次的占18.3%;吸过一次以上且仍在吸的占16.2%。而在2014年,中国疾控中心认可的我国15...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