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过去地下“挖”钱现在地上“种”钱

四川日报 2015-04-23 10:39 大字

一个采煤村的产业转型路——

□王南桢 本报记者 秦勇

这几天,攀枝花市仁和区前进镇田堡村村民李元华有点急切。4月13日,在村委会门口,李元华一见到村支书吕先树就着急地问:“吕书记,何时才轮到给我家挖水池哦?”“不要急,田堡组挖了就给你们挖。”吕先树回应道。“能不急吗?我的果树等着喝水呢。”李元华心里恨不得快点、再快点。

田堡村是一个采煤村,8个组有5个组涉煤,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煤矿务工或跑运输,全村每年拉煤收入达300多万元。

虽然以前田堡村村民日子过得不错,但也有让他们犯愁的事:除了担惊受怕外,村里一片乌烟瘴气,环境较差。“小煤窑主要靠钻机和炸药挖矿采煤,因此经常处在警惕、担心的状态,就怕出现安全事故。”吕先树回忆说。

2012年,攀枝花停产整顿全部煤矿。通过评估、核查,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才能继续开矿,达不到要求,坚决关闭。

没有煤炭的收入来源,新的产业在哪里?如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这一连串问题摆在了田堡村村民面前。

部分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但大多数村民选择回家发展种养殖业,走“绿色农业”转型路。

李元华重操旧业,当起了庄稼汉。“现在有七八亩地种上了芒果、桃子和李子。”李元华说。

果树是种上了,但因缺水,灌溉又成问题。去年,经过镇、村两级努力,田堡村争取到200多万元的农业项目,目前,施工人员正在该村加紧修建一条沟渠和36口蓄水池。听说村里要建蓄水池,李元华也想建一个,这几天盼着施工人员早点给他家打水池。

不光村民在寻找致富路,村干部也在寻思发展什么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去年底,吕先树到云南考察后发现,田堡村的海拔、气候与昭通相似,适合种植砂仁。于是,根据本村所处的区位优势,吕先树组织村组干部集体协商,决定引进一家公司建一个砂仁生产基地,然后示范带动村民种植砂仁。“流转土地,除草、打窝,定植砂仁苗。”吕先树说干就干,从去年11月底开始,他就忙着建基地,目前,砂仁基地已栽植砂仁300多亩,“基地建好后,利润按比例分成,村民占30%、村组占30%、投资人占40%,这也为村里壮大集体经济找寻了一条路。”

新闻推荐

他们为何赢得8100万元风投?

一个大山里的创业团队在全国性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上获得冠军——□本报记者邹俊川“下周,我还要去趟北京,与风投机构对接融资事宜。”10月26日,在云遮雾绕的绵阳市安县高川乡天池村,四川天岭中药材开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