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谣言无法根治但可以预防 允许“民办学校营利”也须公办学校非营利

攀枝花日报 2015-01-12 03:42 大字

《钱江晚报》

谣言无法根治

但可以预防

新闻事实:WiFi辐射会损害健康、雾霾不散是因为“核雾染”、吃一碗方便面花32天解毒……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和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2014十大“科学”流言榜。

媒体观点:尽管不能根治,但如果官方信息在传播中能够占领主阵地,而不是被动应对,甚至掩人耳目、遮遮掩掩,谣言自然止于智者。在谣言未发之前,及时发现工作之中的“疾病”,查漏补缺及时医治而不是讳疾忌医,也不至于谣言四起不可收拾。

《羊城晚报》

允许“民办学校营利”

也须公办学校非营利

新闻事实:报载,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一揽子修改的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媒体观点:允许民办学校营利,一定要分清教育事业中的商业资本与公共资本,也就是不能允许公办学校进行营利性的行为。这样,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公共元素,也才能有逐渐转向公益性质的可能,教育事业最终也才能成为全体国人造福的事业。只有这样,条件好的家庭才可以选择有特色的民办学校;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因为公办学校公益性质的还原而被确保起码公平。

《新京报》

检察官打女服务员

身份不能成谜

新闻事实:近日,有媒体以“陕西检察官泗县办案掌掴酒店女服务员称是闹着玩”为题,报道了一名检察官酒后打了女服务员的消息。陕西省检察院回应称,经该院认真核查,并无陕西检察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安徽泗县办案。

媒体观点:打人事件成真,但是检察官身份却“成了谜”。说实话,搞清楚该“检察官”的真实身份和工作单位并不难。泗县检察院既然能够协助其办案,对方肯定出示了相应手续,拿出来就行了。并且,派出所出警,应该也留有涉事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这种事儿,怎么可能瞒得住呢?笔者认为,涉事“检察官”的身份不能成谜,这不仅关乎公众的知情权,也涉及下一步的责任追究。必须对外公开,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并及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北京青年报》

官员乘公交上班

检验车改成色

新闻事实:据报道,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已基本按期落实中央车改部署,在多个部委,原有的几十辆甚至上百辆公车已削减到个位数,只供副部级及以上官员使用,其他车辆全部封存。不少官员的生活发生变化,有些“十几年没坐过地铁”的司局长,开始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

媒体观点:官员乘坐公交、地铁上下班,在国外已经为官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这里,这首先应当是公车改革的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检验公车改革成色的一个具象指标。如果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官员乘公交、地铁上下班渐成潮流,如果其他地方和单位官员乘公交、地铁上下班也蔚然成风,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公车改革有了实际的进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长江日报》

不可低估政府

采购木马的恶劣影响

新闻事实:近日有人在官方招投标网站上发现,浙江温州某公安分局公开购置木马病毒。公示截图显示,此设备专门针对安卓或苹果已越狱手机,可植入木马,监控手机通话、短信和照片等信息,总价14.9万元。

媒体观点:事实上,公众关切的也不只是温州市某公安分局买进手机木马病毒,如果它是合法的,则购置手机木马就有可能是各地通行做法。如果是特例,但既然温州能做,其他地方也未必视为禁忌。看来需要出来作出解释的不仅仅是温州方面,国家层面,也承担着很大责任。现在舆论经常抱怨政府不把公众关切当回事,结果政府公信力不断流失。此次事件不仅涉及政府公信力,还切关国内企业的重大利益。

新闻推荐

弹好安全生产“四重奏”

本报讯(曹琦琳报道)时值年初,攀钢矿业公司设备修造总厂围绕“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目标,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学、查、改、进”工作。该厂组织职工学习新《安全法》、新《环保法》和近期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