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西天取经的和尚叫法显他是从崂山上岸回到中国的
说起西天取经,世人能想起的便是唐玄奘,一部《西游记》使其家喻户晓。殊不知,早在玄奘西行的两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法显的僧人 ,就已经万里迢迢穿越大漠 ,从印度带回了佛法真经。
法显才是第一个从西天取回真经的和尚。而且,相比于玄奘,法显的经历更为曲折 。他是以年逾六旬的老迈之躯踏上取经之路的,归国时走的是海路,其上岸地点就在我们青岛的崂山南岸。如今,崂山就有法显的塑像,用以纪念这位横绝千古的传奇僧人。
自幼多病,被送去当沙弥
公元337年,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由东晋统治,北方则是不同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这些政权之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在这种大动荡之中,无论在民间还是皇室,佛教都得以迅速传播。
据佛教典籍《高僧传·法显传》,就在这一年,一个婴儿降生于平阳郡武阳一个姓龚的农户家庭,因为不知其俗家姓名,不妨暂时用“小法显”来称呼他。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地,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平阳郡武阳”即如今的山西省襄垣县。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赵伟对法显颇有研究,他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表示,当时并无“平阳郡武阳”一地名,此处应是“平阳郡平阳”,属于原作中的错误,具体地点应为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在当时,平阳郡属后赵统治。后赵是羯族人创建的政权,崇尚佛教。
梁代僧祐所撰写的《出三藏记集》中记载,龚氏夫妇非常疼爱小法显,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陆续失去了三个孩子。他们担心小法显夭折,就把他送去附近的寺院,做小沙弥。后来回家居住数年,一场大病更是降临到他身上,医生也束手无策,龚氏夫妇绝望之际,只好将他送回寺院。
关于小法显出家的地点,也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宝峰寺,一种说法为仙堂寺,两处均为古刹,且都在襄垣县境内,还有说法为,二寺法显都住过。
当时宗教在佛寺传播时,也往往借助中医药知识。在寺院中,几乎夭折的小法显出现转机,日渐康复。这时的龚氏夫妇只有一个想法,只要小法显能健康成长,别的已经不再重要了。小法显十岁时,父亲去世,叔父考虑到他母亲寡居,难以过活,便提出让小法显还俗。小法显断然拒绝:“我本来就不是因为父亲在世而出家,而是想远离俗世才入道。”叔父也没有勉强。不久,小法显的母亲也去世了。
小法显自幼便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与口才。当时的寺院有自己的土地,僧人也要种田。一次,小法显和几十个小沙弥正在割稻子,忽然来了一群流民要抢粮。其他小沙弥吓得拔腿就跑,只有小法显没有动。他对抢粮的人说:“如果你们需要粮食,就随意拿走吧!只是,你们能到今天这个地步,正是因为不布施所致。如果抢夺人粮,恐怕来世会更穷。贫僧真替你们担忧!”说完,他从容回寺。流民面面相觑,弃粮而走。
小法显的从容气度一举震惊全寺,大小僧众数百人莫不叹服。
踏着白骨走上取经之路
青灯古佛之下,小法显渐渐长大。然而,寺院外面的世界依旧是血雨腥风。公元354年,法显17岁时,后赵王朝覆灭。
公元357年,法显20岁,接受具足戒,正式成为受持二百五十戒的比丘僧人。他的信心更为坚定,行为更加严谨。
央视曾播出一部纪录片,名为《佛国记——法显西行》。其中“佛国记”即来源于法显晚年所写游记的名字。该纪录片中提到,对法显影响最大的是“佛家的戒律”。在寺院中,法显静心持戒。在如今襄垣县的一处山崖上,还有一个石洞。传说,当年法显每个夏天都要有三个月在这里安坐不动,这样一过就是三十余年。
此时,寺院外面又已经过几度兴亡。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王朝,几乎占领了整个北方地区。公元379年,前秦的君主苻坚率军南下,攻占东晋军事重镇襄阳。而他发动这场战役的目的,竟然主要是为了一个人——如他所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唯得一人半尔。”这“一人”正是当时中国的高僧道安法师。道安法师被送至前秦的帝都长安,开始讲学、译经,弟子迅速聚集数千人。长安逐渐成为当时北方中国的佛教中心。
年近的五旬的法显闻风心动。他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旅程,前往长安。他也渐渐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僧人,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誉。虽然从存世的史料中,看不到法显与道安法师有无交集,但想来他免不了会受道安法师的影响。当时僧人众多,戒律松弛,道安制定了一部《僧尼规范》,以此来规范那个混乱年代的僧众行为。只是,这部《僧尼规范》所依据的佛经翻译版本缺乏权威,其中有的还属于曲解,中土佛教由此面临瓶颈。
战乱仍在继续。公元383年,以倾国之兵征讨东晋的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王朝由此土崩瓦解。一年后,由羌族人姚苌所建立的后秦,取代前秦,统治长安,史上又称姚秦。又一年,道安法师圆寂。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称,后秦同样是一个崇尚佛教的政权,至今流传的《金刚经》版本,就是后秦时期的高僧鸠摩罗什所译。
法显的内心也被疑惑所困扰,只不过这种困扰来自于佛教的戒律规则。然而放眼当时的中国,已无人可以解答这种疑惑。据《高僧传》记载,法显在心中发下大愿:他要西行到佛法的发源地天竺,去寻求佛法戒律的真谛。
“法显就是踏着死人的白骨前行的。今天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一个花甲老人以何等毅力踏上这条取经之路。”赵伟教授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
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后,一代又一代商队行走在这条路上,也有西域和天竺僧人由此来到汉地传法。正是他们给法显启示,与其坐等佛法东传,不如自己前往天竺去取。
历经劫难,终于求得佛法
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99年,62岁的法显离开长安,一路西行,和他同去的还有十位志同道合的僧人。公元400年7月,法显一行得到敦煌太守资助,西出玉门关。很快便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沙河,也就是白龙堆沙漠。这是丝绸之路上的要道,以凶险而闻名。当时正是初秋天气,沙漠如海,变幻莫测。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道:“沙漠之中,天无飞鸟,地无走兽。极目四望,想寻找出去的路,却根本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以参照。只有脚下堆起的死人枯骨,可以作为赶路的标记。”
历经17个昼夜,法显一行终于到达当时的西域小国鄯善。鄯善还有一个名字——楼兰。无论是唐朝诗人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还是当代诗人席慕容的作品《楼兰新娘》,都让这个小国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法显等人在楼兰停留了一个多月,休整之后继续前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了于阗国。
这里需要说明,在中国历史上,法显绝不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僧人,比如在他出行的140年前,一位名叫朱士行的高僧就曾经到达过于阗。只可惜,朱士行永远留在了于阗,因为当地人和他信奉不同的佛教宗派,阻挠他继续西行,他甚至没能回国,最终客死他乡。眼下,法显一行是否会重复朱士行的命运呢?
到达后,法显欣喜地发现,在当时的于阗人看来,佛教宗派之争已不重要。而且,法显一行还得以去于阗首屈一指的寺院瞿摩帝寺参观,其中藏有大量中土所没有的佛经。在于阗的僧人看来,法显已没有必要继续西行,如果把这些佛经带回中土,就已经能获得巨大荣耀。
矢志不移的法显,抵挡住了这种诱惑。休整三个月后,他们又一次上路,穿越葱岭。葱岭是丝绸之路的一处死亡之地,强盗横行,无数客商曾命丧于此。在法显二百多年之后的玄奘,也曾在此遭受劫掠。好在法显躲过了这一劫,也许是因为他们幸运,也许只是因为太穷。
法显多次目睹雪崩,他称之为“毒龙”。不过,他们还是顺利地通过了雪域高原,一行11人,无人丧命。
公元402年,法显一行终于到达了天竺。只是,这并不是故事要画句号的时候。法显作为旅行者的过程也许渐趋结束,但作为求法者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那时的天竺是由大大小小30多个国家组成。法显一行陆续前往各国,进行瞻仰、求法。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开始发生分化,法显身边只剩下名叫慧景和道整的两位僧人。他们继续南下,寻求戒律。
公元403年3月,法显等三人翻越雪山时,大病初愈的慧景经受不住寒风,倒在了雪地里。忠实的伙伴离世,西行4年以来,法显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公元405年,法显和道整来到天竺最大的城市巴连弗。在这里的大乘寺,他得以完成夙愿,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经书律法。法显一边学梵文,一边抄经。日月升沉,他学业精进,经书也已抄写完毕。
赵伟教授对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说,已经70岁的法显打算踏上归途,然而这时,他的同伴道整却已经不想再回中土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对法显来说,孤身一人,他如何才能回归故土呢?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学义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韩金惠暴力伤医就是违法犯罪,必须依法进行严惩。任何一起伤医事件,都应该跳出医患二元对立的怪圈,从事件本身的性质出发依法解决,否则只会陷入患者伤医指责患者,医生不当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