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乡村交管员“熟脸面”上阵管交通
眉山市东坡区创新机制,解决农村交通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卢学民 本报记者 李丹
“法律规定摩托车驾驶员上路要戴头盔,为了安全请你戴一下。”7月29日上午,冒着烈日,眉山东坡区太和镇太和社区交通劝导员何志全在场镇迎宾街口执勤。何志全又是太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我算是场镇的‘老脸面\’了,哪家新买了摩托车、面包车该啥时年审,我清楚得很。”
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发、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存在。东坡区从2013年初开始,试点政府财政补助、乡村交管办专人负责的模式,在四川省率先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警力不足 乡镇交管办来补充
东坡区有农村道路2631.8公里,近5年数据统计,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3%;排查出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85%涉及农村道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通行条件明显落后。
农村交通安全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何变交警单打独斗为多方协作?去年初起,东坡区推行了“政府主导建机构,部门联动抓规范,交警履职保平安,村社自治强服务”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
负责东坡区大部分乡镇道路交通管理的眉山市交警直属一大队,辖区内有道路913公里,其中乡村级道路超过600公里,“我们正式民警57人,但大量警力耗费在城市交通治拥上。”大队长杨静华说,由于人手不足,农村交通管理难度大。
去年,由区财政拨款,24个乡镇、街道办都成立了交管办,重点村按每人每年1200元的补助,聘用专职或兼职的交管员,弥补了交警人手少的不足。“仅聘用乡村交管员,区财政每年就要投入财政预算资金56万元。”东坡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李胜华说。“因为我和乡亲们熟,工作好开展。”目前,何志全在从事社区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摸排辖区居民机动车信息、劝导交通违法行为等,像他这样的乡村交管员,太和镇有16人。
以奖代补 违法行为下降20%
东坡区还用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办法,专项整治农村道路交通隐患。“验收合格一处,区财政补助50%。”李胜华介绍,去年以来,区政府投入了300多万元整治交通隐患。2013年至今,农村地区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下降20%,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及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农村安全隐患大幅减少。“借用农村交管员常年工作在农村,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采集的信息将更加真实、准确、详尽。”李胜华说,乡村交管员还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员、交通违法行为的劝导员、交通事故矛盾的调解员、助推车管业务下乡的业务员。“下一步将重点对乡村交管员进行系统培训。”“随着乡村交管办的组建、乡村劝导员的配备,农村道路管控更加有力,东坡区的做法走在了全省前列。”省交警总队宣传与法制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建立健全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正式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纳入市(州)、县(市、区)政府财政预算,要求每个乡(镇)要建立健全交管办,“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涉及很多部门,只有政府主导、财政出钱,建立健全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农村交通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该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抗战最艰难的1943年,大批在四川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当时在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共有154人投笔从戎,为国为家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他们当中川籍学生兵最多。——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