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能赢得未来吗? ——毛坦厂中学等三所“高考牛校”调查

德阳日报 2014-06-09 01:44 大字

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是家长学生眼中的超级“高考牛校”,32辆大巴车载着近4000名应届高三毕业生赴考,几千名学生家长和当地居民夹道相送……

像毛坦厂中学这样声名显赫的“高考牛校”,还包括河北衡水中学、湖北黄冈中学。高考前夕,记者走进这三所“高考牛校”,探析以流水线生产“高考人才”背后的激情、无奈与迷茫。

朝五晚十 学生像机器一样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

时间被精确分配到每分钟,生活是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每个学生都在高考“指挥棒”下被题海战术“拧紧了发条”,像陀螺般高速旋转。这是记者在一些“高考牛校”看到的情景。

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偏僻得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而远近闻名,去年和今年这所中学参加高考人数达1.1万名,其中近7000名复读及外地考生返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每天除开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16个小时以上在学习看书……这是毛坦厂中学学生的作息时间,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继续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否则就要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副校长李振华说,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镇上几乎没有娱乐场所。

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很多。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酷似“考试机器”。

“成功”引来争先恐后的学习模仿者。近年有300多个考察团的4600余名教育工作者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很多地方在学习“衡中模式”。一些西部地区的中学,学习衡水中学的“激情教育”,要求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早上在操场上“激情晨读”,对不准时参加的老师还要“罚款”。

“高考牛校”根本不惧“素质教育”冲击:“只要考,我们就不怕,依然会成功!”

“我们不怕改革,高考从考7门到考5门,再到3+X,事实证明,每改一次,学校就进步一次。只要考,我们就不怕,依然会成功!”衡水中学的自信并非虚言。衡水中学已经连续14年在河北高考中夺魁,独占去年高考清华、北大在河北招生人数的80%,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1/5。

“高考牛校”普遍应试成绩突出。毛坦厂中学复读学生高考平均提分100分以上,最高达300分,去年高考达本科上线率94.85%;湖北黄冈中学则长盛不衰,打着“黄冈中学”旗号的各种秘卷、教辅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竞相争抢的“神器”。

老师精心研究高考题型和知识点,学生进行长期、高强度的“题海”重复训练是“高考牛校”应试“绝招”。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备课,老师的主要精力就是琢磨高考试题,不仅自己出题,还要做题,以便了解各种习题深度。学校在每个年级组都安排了10多位老师负责从网络、教研机构和其他名校搜集试题,集体商讨后形成了包括高考真题、自己改编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资源,这是学校很大的一笔无形资产。

学生在高二基本结束高中课程,高三整整一年都在重复性做题。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考入香港大学的学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高。

“搞题海战术也是被高考逼的。”一些牛校的教师说,因为评价标准单一,为了增加选拔区分度,高考试题难度越来越大,不经过强化训练,连老师都做不出来。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考牛校”是现行高考制度的产物,教育改革搞了好几轮,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高考的应试指挥棒仍然根深蒂固,让人深思。

高考改革能否推动“牛校”升级?

一直以来,围绕三所名校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它们都被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然而,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他们的经验奉为圭臬,其教学经验、试题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

中西部一些重点中学校长说,“高考牛校”的巨大成功给其他学校带来压力,在现行的高考选拔制度下,如果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拼不过应试教育“牛校”,将导致更多的学校主动或被动地“复制”牛校的经验,这不仅影响教育公平,更涉及教育发展的方向问题。

教育界人士认为,三所牛校只是全国许多高中的缩影。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为千千万万贫寒学子、社会底层打开了上升通道,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公平机会。外界将“牛校”的存在、发展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企望通过改革让他们彻底消失。对此,专家认为,这一想法并不现实,应该清楚地看到,从考7门到5门,再到3+X,应试“牛校”早已历经多次改革洗礼,却依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些教师说,现行高考的导向就是“分”,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从素质教育看,牛校是失败的,但从考大学来说是成功的。黄冈中学、毛坦厂中学的一些老师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大方向很正确,甚至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录取参考,将倒逼学校和学生扭转“应试”倾向,“至少除题海之外,你得引导学生参加点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吧,因为将来上大学必须要看这个,仅仅分数高不行了。”

“都说要全面发展,综合评价学校,但现在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老百姓对学校的认可程度,还是看升学率,看你的学生考了多少清华北大。”一些教师说,没有了升学率,学校无法生存,要福利没有福利,要荣誉没有荣誉。所以,改革高考的同时,希望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考评体系也应多元化,要降低学校的功利性。

新华社北京6月8日专电

新闻推荐

生动一课:“实验室”搬到施工现场

义务消防队开展救援。◆现场近期,全国接连发生多起建筑施工事故,国务院安委办发出紧急通知通报6起,再次敲响安全警钟。如何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杜绝安全生产事故,6月16日上午,市安委会创新形式,以现场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