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母校去哪儿了? ——聚焦那些消失的学校

攀枝花日报 2014-05-22 04:59 大字

一张流传于网络的“贵州遵义四中老师下跪”的照片,让一所百年老校的命运引起了广泛关注,能让老师们“跪求”保留的学校里,蕴藏着师生们怎样的情感和牵挂?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学校包括不少百年老校被拆迁的例子并不鲜见,拆迁的原因也名目繁多。许多人惆怅不已:母校去哪儿了?到哪里寻找我们的校园记忆?

老师下跪抗议学校搬迁

“老师下跪抗议学校搬迁”的遵义四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为缓解城区教育资源紧张局面,2012年,遵义市政府开始在新蒲新区建设遵义四中新校区,2013年秋季学期,第一批学生已入驻新校区。老师们的“一跪”,只求保留老校区。

事件发生后,遵义市市长王秉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使用中,遵义四中的用途将根据全市教育的总体布局,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后确定。

就在2013年9月,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最中心的百年老校兰园小学面临拆迁的命运同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百年老校,办学质量很好,教学楼不是危房,为什么要迫不及待拆掉?只为给中央商务区建设让地。

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兰州市、城关区两级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停止兰园小学拆迁计划,兰园小学将在原址永久保留。

兰园小学的遭遇并非孤例,不过,那些被拆迁的学校没有这么幸运。位于广州荔湾区的百年老校文昌小学,旧址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地——十三行其中一个纺织商会下组建,位于砖木结构的祠堂里。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到附近的新址。文昌小学校长郑闽秋说:“老学校虽然小,但历史悠久,出了这么多代学子,承载了许多人青春的记忆和校园的情怀,搬迁也牵动了很多校友的心,担心这样一个曾经的精神家园从此消失。”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教授说,为了给城市建设、商业开发让路,许多校园不复存在,从表面上看是拆了一所学校,实际上折射出我们对历史的态度,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发展速度太快,作决策、要求实施的速度太快,但城市规划十分复杂,需要有充足时间去做合理的价值判断。

警惕人为造成“文化断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说,随着经济改革大潮的推进,一些学校被改造,或者合并,或者被拆迁,有些是社会变迁中的必然现象,但需要警惕乱拆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悠久的老学校,人为地导致“文化断层”。

“优先发展教育和学生受教育程度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如果把一个百年老校都铲平了,还谈什么城市品位和进步?”这是当时兰园小学老师联名呼吁信里的一段话。

专家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只考虑政绩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公共利益、文化传承。如果这一急功近利的发展观不改变,商业开发蚕食学校的事还会发生。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加大统筹规划,识别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及传承价值的学校,并进行保护,这些一旦毁坏,便再找不到同样能供后人回忆和纪念的载体。

范和生说,一直以来,国内城市建设与发展过多强调建“新”而忽视了对以往文化的传承,“这就是包括母校在内的系列乡愁为何逐渐消失的原因。”

郑闽秋说:“虽然学校搬迁了,但我们还是尽可能保留学校本身的文化传统,传承它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如今,学校已经是现代化的教学楼,但是我们每年还是会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十三行商会会馆,举行开笔礼,以此追溯学校的百年历史和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从启迪、传承到创新。”她认为,城市需要建设,需要旧城改造,但如何在其中保护我们的古老校园文化,需要与政府协调、沟通,哪些不必要保留,哪些非保留不可,应进行综合评价。毕竟母校承载了很多人最初的精神家园和最宝贵的记忆。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韩国一疗养院发生火灾21人遇难

新华社首尔5月28日电(记者张青)韩国全罗南道长城郡一家疗养院28日凌晨发生火灾,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7人受伤,死伤者多为老人。据韩联社报道,起火点位于该疗养院附楼二层的一间多功能用途房内,事发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