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提速赶超谋跨越,提速赶超谋跨越

武城时报 2013-10-14 14:50 大字

省、市、县推进省会城市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总体部署出台后,老城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民生安县、生态靓县”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全镇实际情况,认真梳理与老城镇域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举措,科学定位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力争2013年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市前十名;实现税收入库8000万元,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入达到30亿元,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争创省级“重点镇”和国家“千强镇”。

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全镇对棉花产业基地内的83家小型棉花加工厂进行整合,由骨干龙头企业注入资金,扩产兼并。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促进工艺和生产水平的上档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棉纺企业,新上清梳联、自动络筒、高档气流纺、紧密纺等先进设备,引进纯棉精梳、色棉纺织、手工粗布、纯棉针织等中高档加工项目。实施“借脑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棉花行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华兴、南洋、银海等16家400型棉花加工厂被省市棉花纤维检验所认定为示范生产企业;国家棉花产品储备和质量监督检验示范单位也落户该镇兴宏棉花物流仓储公司,有效促进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提高。以香港客商投资20亿元的德州美梭纺织有限公司30万纱锭纺纱项目、江苏康妮集团投资6.4亿元10万纱锭纺纱和原棉染色项目为龙头,加快棉纺产业转调和创新进程,延伸纺织产业链。目前,该镇围绕环保材料、蓄电池、精梳纺纱、色棉纺织等优势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在谈的派森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投资20亿元高能动力蓄电池生产项目、上海辰华纸业与新和祥公司合资15亿元的120万吨高档瓦楞纸生产等12个项目进展顺利。

统筹推进两区同建

该镇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 “多层住宅楼为主,商住两用楼为辅”的社区并建模式,将镇驻地4个社区、6个行政村(包括16个自然村)规划合并为可容纳三万人居住的三处并建社区,目前第一处万人社区新运家园已启动建设“6+1”多层住宅楼4栋,完成拆迁面积130亩。列入省第一批整村迁建试点的范庄、孟庄两处社区,年前将全部完成旧村拆迁复垦,并能及时验收,两村群众春节前将全部入住新楼。同步启动创建新运社区商贸物流园区;新街社区大棚蔬菜种植园区;新南屯社区无公害辣椒种植园区,使产业园区成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植壮大辣椒、棉花、食用菌、畜牧业四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种养合作社为依托,通过推广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发展省级标准化合作社2家;创建了韩寨2000亩无公害蔬菜园区,后庄5000亩无公害辣椒种植园区,陈庄、后王庄5000亩大棚西瓜种植园区,姜圈1000亩无公害韭菜基地,沙庄新村养殖小区,南街食用菌生产基地。全镇畜牧养殖户达600户以上,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0000亩,生猪存栏6000头,肉鸡出栏300万只、旱鸭出栏160万只、蛋鸡存栏100万只。

新城镇建设紧锣密鼓

该镇树立靠特色彰显城市个性、凭内涵展示城市优势的规划理念,对13条路街名称融入历史古迹、历史名人元素,分别重新命名。突出运河水乡特色,恢复古典建筑,努力打造具有浓郁鲁西北风情的旅游名片。在建筑风格上注重东高西低,即西部为沿运河生态旅游区、中间为商贸区、东部新城建设高层住宅楼,使居民能够远眺运河美景。在城市管理上,做到垃圾收集、污水排放、路街标志、红绿灯、公厕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重点实施了东部新城建设,该项目总投资7.989亿元,以新修的运河大道为主轴,将新老城区有机连在一起,使城镇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公里达到了10平方公里。在建的总投资4.989亿元的运河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目前已完成投资2.96亿元,以此为龙头,建设东部新城综合市场群,不断健全商贸、旅游等产业的功能和体系。拟投资2亿元的君鼎博翔(北京)投资公司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已多次前来考察,近期将签约。配套建设的幼儿园、老年公寓、大型天然气门站建设项目同步启动,增强了对河北省和周边县市的吸纳辐射能力。市场繁荣、生态优美、管理规范的环境,吸引大批外地客商和农民进城居住、经商。

□ 本报通讯员 戚宗普 柳延超

新闻推荐

募捐4000元救助贫困大学生,募捐4000元救助贫困大学生

县国土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