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管不了房租却禁群租 行得通吗?

桂林晚报 2013-07-21 21:10 大字

一套80平方米的公寓里竟挤住25个人,这就是传说中的“群租房”,也是北漂“蚁族”常采用的一种租房形式。北京住建委、规划委、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18日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通知》规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通知》一经发出,网络上立即掀起讨论热潮。

赞成本来就不能住那么多人

奔锛好:这个我不认为是政府干涉太多,假如真发生事故,大伙儿又该猛烈指责政府监管失职了。政府必须在与市场互动的过程中制定出合理的规则,然后由市场自己去运作。

tatabulma:好!重拳出击毫不留情,市民积极举报黑心房东。我说记得早有规定了,还真是,唯一未出台的只是人均面积标准而已。本来就不能住那么多人,多余的不属于这里的人就不要再死命惦记挤了,遵守游戏规则,愿赌服输,老实走吧!

担忧房租又要涨租房更难了

厦门才茂:完了,北京的筒子们房租又要涨了。

Paddyhawk:又一计划经济体现,蚁民想降低生活成本难如登天。

易学优老苏:单纯出台这个政策,房东又多了一个涨房租的理由。要多推广廉租房!

闾丘露薇:政府的手是不是伸得长了点?政府不应该禁止市场自发的行为,而是提供另外的选择。比如找点符合自己说的要求的房源,设定门槛,投入市场。

呀小风子:就知道禁止!也不先问问为什么会有一套80平米的房子里住25人!要不是房价高、租金高谁愿意25个人同住一套80平米的房子!

思考与其堵不如想办法疏通

王卫强爱做梦:政府出台的政策能不能不图快,媒体一曝光,你就出台个政策,不考虑实际情况。如果严格执行的话,租房成本将来大幅上涨,年轻人只会向更远的五环之外租房;政府应当慢慢加大公租房和廉租房的投入,让居者有其屋,然后再出台这类政策,才是真正为老百姓考虑。

Catcher_inthe_Rye:与其堵不如想办法疏通。就不能建些廉租屋提供给低收入人群吗?

锦衣罗小七:我并不认为允许群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同样也不认为制止群租是稳定社会的好制度,反而会加大社会矛盾。改善这种现象应该从帮助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开始,而不是一味通过对弱势群体加以限制来达到表面上的维稳。

Awave_T:看到这个,想起19世纪末在意大利的圣罗伦兹,有一个贫民窟,那里的人因为低廉的租金宁愿忍受拥挤不堪的居住环境。后来他们的政府改善了这种状况,不是通过生硬地颁布某条法令去制止或驱逐,而是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并让那里的住户负起责任去维护共有的环境。当你关掉别人所有的门,至少给他留扇窗吧?

■点评

明健:关上隐患之窗同时要开启安全之门

在“80平方米两居室住25人”被曝光后,北京市针对“群租”的反应可谓迅速。一连串条文出台,促使人们再度审视“群租”的种种隐患——— 擅改房屋结构,破坏建筑强度;超负荷使用频发水路梗阻,乱拉电线成倍增加火灾风险;陌生人混居毫无隐私可言,更给人身安全带来诸多变数。显然,重视并治理“群租”非常必要。但也要提醒,管理者还应审慎考虑群租者的困难和纠结。

“群租”的人们并非不懂有关隐患。相反,他们是“群租之殃”的最直接体会者。无奈,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市场房租不断攀升,漂在京城无亲无故,工作难找收入微薄……事实上,绝大多数“群租蚁族”都是怀揣梦想来到北京的外地青年,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在大城市获得一席之地。谁不希望生活得体又安全?可受制于现实与经济压力,“群租”对他们而言往往是不得已。“蚁族”的苦涩会触及善良的人们的心灵软处。治理“群租”应以改善底层人群的居住条件为目标,不能反倒使他们无处安身。

管理者在关上隐患之窗的同时,更应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开启安全的门。遗憾的是,目前安全之门仍显狭窄。政府保障房对本地居民尚且有较难企及之感,外来务工者的申请难度更大——— 只有公租房对非京籍人士放开,外地户籍的申请人必须同时满足在京工作、缴纳社保、纳税皆满5年这三条“硬杠杠”,这已将许多人“刷”下来。住房保障范围有限,保障水平不高,都是必须关注的现实。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父亲陪9岁女儿“练摊”被殴

被抄摊位边摆着田先生为女儿打印的请城管叔叔支持的说明。为了让9岁的女儿在暑假有个锻炼机会,住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田先生带女儿在前海东沿练...

 
相关新闻